馮丹藜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7月30日內蒙古朱日和沙場閱兵,極大地振奮了海內外中華兒女,也受到全世界關注。國人重視那嚴整強大的軍容,閱兵所展示的國威、軍威,國人心中感到底氣十足;不少外國人士則更關注中國軍隊在現代化武器裝備取得的新進展。
我從這支在「南昌起義」中浴火誕生,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印邊界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等等,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軍隊身上,看到中華民族的氣概。這支軍隊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主席,在抗日戰爭時期曾說過:「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從「鴉片戰爭」以軍艦大炮打開中國大門以來,不論是「八國聯軍」入侵,還是日寇全面侵華,帝國主義「亡我中華」心不死。但是,即使在中外力量對比懸殊之時,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放棄反抗,而且壓迫愈烈、反抗愈強。鴉片戰爭就湧現了民族英雄林則徐、關天培,以及在浙江定海淪陷前夕壯烈殉國的兩江總督裕謙等等。
國家危難的歷史上,有更多硬骨頭撐起「民族的脊樑」。日寇侵華,北京淪陷時期,面對東北偽滿洲國和日偽華北當局的威逼利誘,清代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表示:「寧為華丐,不當漢奸!」近代歷史是中國屈辱的歷史,但中國始終沒有被滅亡,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這是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反抗的結果。中國人沒有屈膝投降的基因。中國人不好戰,但不怕戰;我們不敢保證每戰必勝,但我們百折不撓,一定要取得最後勝利!
沙場點兵的軍人,繼承的正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基因;沙場點兵的武器裝備,展示的正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日前有一位德國學者在釣魚島問題上,為中國打抱不平。他指出,中國是核大國,不應該懼怕戰爭,因為核大國保證了戰爭結果不會失敗。那些持「中國威脅論」的人,或許只看懂了如今中國的「硬實力」,卻忽視了中國的「軟實力」。沙場點兵展現出的「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就是中華民族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