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視野 > 正文

關懷小人物乃良心發端 記錄真實乃記者天職

2017-09-02

宏大的歷史和時代敘事之外,小人物的真實乃是記者應當關懷的對象和記錄的實體。對小人物喜怒哀樂的描繪,體現的是一個記者內心的人文情感和素養的真實反映,也是客觀呈現外部世界的必然道德動力。大歷史、大敘事其實都是在小人物的歷史和人生體驗中疊加而成的。若果一種宏大歷史敘事的結論與眾多小人物的生活感受存在差異,則包括記者在內的時代記錄者們都應當反思自我的工作視角和方式。尤其在戰爭中,記者的筆和相機更是道德良知的體現和表達。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在香港海防博物館舉辦有關戰地記者的展覽中,展覽的主題被命名為「出生入死」。的確,在戰爭之中,並非所有人都喜歡記者,因為不少記者會將真實、和平、自由的聲音傳遍全世界。叫囂戰爭的人自然恐懼和厭惡善良與理性的聲音,因為透過戰爭攫取利益是好戰分子的通用手段。而戰爭中的記者和生活中的記者一樣,一直在用充滿同情的深邃雙眼,不畏強權地發掘艱難而可貴的真實。這或許就是記者的天職。

究竟何謂記者需要記錄的真實?這個真實其實就是合乎一般人理性認知的客觀存在與事實。一個事件一旦發生,通常都不會發生第二次;而記者需要用自己的雙眼和內心的價值觀去判斷事件的真實究竟是什麼,以此透過對事件的主觀描述去再現已經結束的客觀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實不僅是外部世界的人與事,同時也是包括記者在內的觀察者內心的價值觀與情感取態的重要象徵。

戰爭的真實是什麼?有人似乎一提起戰爭便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充滿了狂熱、興奮和激動的言辭。而一些傳媒和記者在用自己的筆去敘述戰爭時,也以極為樂觀、浪漫的方式去描繪戰爭的過程。這種論述的最終結果是:大眾在「戰爭浪漫化」的氛圍影響下,對戰爭的傷痛、悲哀以及破壞毫無認識,也不明白一場戰爭會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怎樣的打擊。物資徵用、道路封鎖、限制銀行提款、水電節制供應、失去親人等可能性的影響,在「戰爭浪漫化」的敘述中完全被掩蓋了。因此,面對戰爭的叫囂抑或戰爭本身,記者所信奉的真實原則就是呈現戰爭對人類的傷害。

透過照片《被燒的越南女孩》,美聯社的黃幼功記錄了越南戰爭的血腥;西方記者則在南越首都西貢街頭記錄下南越軍警高官槍殺越共成員的場景。無論對越南戰爭本身及其影響有怎樣的觀點,任何人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在那個冷戰以及奉行極端意識形態的年代中,人性與人道被意識形態的喧囂所淹沒,人們為了自己所信仰的意識形態對與自己不同的信奉者大開殺戒,最終引爆戰爭。一個記者不應該在大眾迷茫的背景下盲從戰爭的喧囂,也不應當將戰爭的殘酷進行浪漫化的修飾。因為,記者需要崇尚真實,崇尚真實乃是良心的發端;而戰爭的真實是異常殘酷的。

留下平凡者點滴更有靈魂

宏大的歷史和現實敘事,的確在不少情況下讓平凡者的點滴被忽略。沒有了小人物和平凡者的宏大敘事,是沒有生命力和缺少靈魂的。反之,微小的平凡敘事很多時候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新感受。

2014年,因為追求走向歐洲而引發尊嚴革命的烏克蘭,其下轄的克里米亞地區被俄羅斯佔領。當一些人沉浸在國際局勢的縱論分析中時,有一個微小的細節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2014年的3月,位於塞瓦斯托波爾的烏克蘭納希莫夫海軍學院正式宣佈加入俄羅斯,但是其中仍有大批軍官和士兵效忠烏克蘭。在3月某一天,這所軍校舉行了一場特殊儀式:降下烏克蘭國旗,升起俄羅斯國旗。從此,這所軍校成為了俄羅斯軍隊的一部分。感人的場景出現了:效忠烏克蘭的軍校生開始攜帶烏克蘭國旗、打包行李正式撤離;那些選擇加入俄羅斯的軍校生前來,為他們的同學送行。分別的那一刻,大家已經分別身穿俄羅斯、烏克蘭兩國的海軍軍服。雖然兩國從那時起,至今都處在戰爭狀態中,但是同學們落淚、擁抱、合影、互相祝福和道別的一幕卻是別有意義。

不畏強權為民眾福祉代言

沒有人知道他們將來是否會在戰場上相見,但是同窗的情誼在那一刻得到了昇華。這種平凡者的點滴真實,才是記者需要關注。戰爭中美好的人性,才是奠定普世人文素養的根本。這一美好的人性,也絕非是熱衷「喊打喊殺」的好戰者所能體會的人間美好。

環顧海防博物館今次的展覽,用「出生入死」來形容記者的職業風險最貼切不過。出生入死不僅僅是在軍事戰場上,在日常很多新聞活動中可能出現出生入死的情形。成為時代的先鋒,傳播啟蒙的思想,充當為民發聲的勇者,必定會碰觸到一些人的利益,也必定會承擔一定的風險。誠然,在不同環境下,記者面對的具體困境各有不同,但如何在既有條件中尋求突破、接近真實、服務民眾與社會、展現對小人物和土地的關懷與愛,造就敢言之士的價值淬煉,則是值得每一個記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