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部分跨境生返深求學免頻撲

2017-09-04
■排隊等候過境的跨境學童。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仰鵬  攝■排隊等候過境的跨境學童。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仰鵬 攝

家長嘆赴港路遠 同學欠交流 指內地民辦校素質漸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隨着深圳今學年容許港籍學童申請入讀深圳公立小學,跨境學生選擇增加,令更多人回流深圳讀書。香港文匯報記者向深圳多所重點公立學校查詢,發現今年小一招生並未特別區分是否港籍童,一概按照積分招收,但目前只接受小一新生,不接受其他年級插班生,數間學校錄取的港生各自均不超過5人。

在深圳居住的港籍學童為數眾多,深圳市教育局自2012年起明確拒絕港籍學生入讀公立小學。由於內地民辦校質素普遍不如公立學校,不少雙非學童於是選擇每天長途跨境赴港求學。

今年深圳市教育局發佈的招生通知,明確港澳籍學生可和非深戶籍學生一同申請參加積分入學,令不少雙非家庭如釋重負。

深放寬招生 家長釋重負

獲深圳福田區一知名公立小學錄取的韓同學,此前在香港北區一幼稚園上學。韓媽媽表示,每天花在上學及放學的時間就需要3小時,令孩子日常欠缺時間跟同學交流,難以交到朋友,無法真正融入香港。

韓同學今年原本獲派大埔區的小學,但韓媽媽有感路途仍算遙遠,得知今年可申請深圳公立小學,全家人都十分高興。

韓媽媽又指,北區的小學依然受到很多跨境家庭歡迎,但如天水圍等偏遠地區的學校,即使深圳公立學校未有開放招生,相信仍有不少跨境家庭會放棄。

另一名在福田的港生則在3年前回流深圳,目前在所一民辦學校就讀小四。其母表示,此前在港就讀了一年小學,每天路途奔波,留意到深圳部分民辦學校的教學素質也逐步提高,雖然學費高昂,但權衡之下,仍決定按排孩子回到深圳入學。

她期望在新政策下,兒子兩年後可分到較好的公立初中學位。

港教育質素仍具「吸力」

不過,也有跨境家長看好香港教育質量,堅持跨境求學。

家住龍華的周太表示,長女在深圳一重點中學就讀,幼女則在香港入讀幼稚園,對比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生的禮儀規範,香港仍有優勢。

她指僅在幼稚園階段,女兒日常舉止禮儀和英文水平都比深圳同齡的孩子好。

她又指,本港國際化水平有目共睹,在香港求學和工作,有更多機會接觸國際前沿信息,對長遠發展有好處,加上附近公立學校並不理想,故不打算讓女兒入讀深圳學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