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資優課程開眼界 尖子重拾讀書樂

2017-09-04
■多位曾參與雙修課程學生分享學習心路歷程,其中張婉雯(左四)指,課程讓自己不再「框」在中學程度,眼界大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姜嘉軒  攝■多位曾參與雙修課程學生分享學習心路歷程,其中張婉雯(左四)指,課程讓自己不再「框」在中學程度,眼界大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資優是指在個別或多個範疇有過人表現或潛能,一般學校課程未必能滿足尖子的能力與好奇心。在中五「跳級」入香港科技大學的資優生張婉雯,憶述自己從小在數理能力優於同級生,卻受中學課程所限,一度以為能力「封頂」,參加過科大資優課程後才發現「天外有天」,讓她延續知識探求的樂趣。上述課程分4個階段,修畢最後兩個階段並合格者,可獲大學學分,更有機會與科大本科生一同上課。

全級第一 畫地自限

就讀科大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系三年級的張婉雯,年紀小小已能處理比同齡程度高級的數學題,「在我未讀幼稚園時,從年長5歲的表哥手上接過他的舊教科書,無聊看看之下,發現自己對數學很感興趣」。小學至初中階段一直拾級而上,卻因欠缺自學意慾而一度止步,「我無刻意鑽研中學課程以外的數理知識,畢竟覺得考到全級第一已經足夠,也覺得自己的limit(界限)便是如此。」

直至中三時,學校推廣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的「中學/大學雙修課程」,張婉雯在好奇驅使下報讀物理科,從預備階段一直讀至階段二,當中有機會接觸大學程度的物理知識。她坦言一開始越級挑戰當然辛苦,不但每個星期六都要抽時間上課,每次還要花上數個小時完成一份功課,「但在課程內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學,一齊『通頂』溫習做功課,最重要是發現自己原來是有能力應付更深的知識,尤如開啟了另一個世界,不再將自己『框』在中學程度,眼界大開。」

突破框框 跳級升大

後來她在中五抱着「試下無妨」心態應考英國高考課程,5科考獲A或A*佳績,並憑此獲得科大取錄「跳級」升讀大學。

她其後以嘉賓身份出席雙修課程及家長分享會,笑言常會被家長問「讀過雙修課程是否有利考大學?」、「入讀課程是否代表有大學教授幫忙補課?」等問題,她指課程旨在擴闊學生視野,並凝聚一班有共同興趣的資優生一起學習,與學生升學或考試無關。

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周敬流表示,現時本港教育制度是以「最少成本照顧最多人」運作,課堂知識往往調整至中間水平,學生當然可以自學,但遇上瓶頸時,向老師「打爛沙盤問到篤」卻可能反被要求「收聲」,嚴重甚至會有學生感到自己跟他人「格格不入」。

資優生共識:拒絕高調

該中心輔導心理學家鄧軍樂指,過往曾接觸一名10歲資優生,對方在資優生小組上分享自己在校園的「生存之道」:「做人唔可以太高調!」原來該同學一次考試失手,遭其他同學揶揄「你以前不是很厲害嗎?」使他明白鋒芒畢露的壞處,而這句「格言」竟獲得分享會上眾多資優生共鳴。

周敬流強調,課程舉辦目的是要為資優生提供額外學習渠道,協助他們於課程中尋找興趣,並為資優生提供協助。課程設初中程度的預備階段,高中程度的階段一,以及大學初階課程的階段二和三,修畢階段二或三並合格的學生可獲大學學分,其中階段三的課堂會讓學生參與科大本科生課堂。

除階段三免學費外,其餘每個階段收費約5,000元至6,000元不等,有意報讀學生需經由學校提名,或需提交文件證明其相關學科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