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城市亂擴張 洪災更難防

2017-09-10
■早前吹襲得州的「哈維」是1979年以來第三個「500年一遇」颶風。 美聯社■早前吹襲得州的「哈維」是1979年以來第三個「500年一遇」颶風。 美聯社

全球頻頻出現風暴及洪災,聯合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的20年間,全球風暴及洪災造成的損失高達1.7萬億美元(約13.3萬億港元)。分析指,雖然氣候暖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極端天氣,但不容忽視的是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找工作,加速「石屎化」趨勢,房屋建在低窪、濕地和沼澤地區,同時政府對土地的規劃不善、基建不足,大部分洪水問題已非純粹天災,更多是人禍。

早前吹襲美國得州的「哈維」是1979以來第三個「500年一遇」颶風,與此同時,南亞國家印度、孟加拉及尼泊爾亦洪水肆虐,數百萬人痛失家園。專家指出,在與天氣有關的自然災難中,接近3/4是涉及風暴及水災。

官員漠視樓宇結構規定

在過去30多年來,美國愈來愈多人搬到沿岸居住,在2010年,居於受風暴威脅地區的人口,是1970年的3倍。從2000年至今,休斯敦低窪區的人數增加100萬。再以得州哈里斯縣為例,當局將受嚴重洪水侵襲的地區列為「百年洪泛平原」(即一年有1%幾率出現洪災),在城市化浪潮下,政府容許發展商在該處興建房屋,數量多達8,600間。部分相關地皮是草原,以前曾吸收大量雨水,若再遇風暴,令排水系統難以負荷。

法例規定,發展商在容易水浸的地區發展物業,須興建蓄水池等防洪,但因執法不嚴,發展商往往有法不依。官員亦漠視樓宇結構的嚴格規定,規劃圖則長期未有更新。印度科學理工學院研究員拉馬錢德拉表示,休斯敦、印度班加羅爾等很多城市都「同病相憐」,他直言大部分洪災都是人為,同屬「石屎化」的遺害。

南亞洪災恐掀糧食危機

災後重建需投入大量資金,大多來自政府援助及保險公司賠償。不過瑞士再保險公司指出,在2014年,各種天災在亞洲造成500億美元(約3,913億港元)經濟損失,當中只有8%獲賠償,顯示絕大部分災民未購買合適保險。在保險相對健全的美國,情況剛好相反,政府補貼容易受災的居民買保險,反削弱其防範意識, 不斷在洪災高危地區建屋。水浸除了令居民流離失所之外,還重創糧食生產。在今次南亞洪災,數百萬公頃農作物遭摧毀,大批災民頓失生計,恐觸發糧食和金融危機。

展望未來,學者不敢樂觀。孟加拉「氣候變化和發展國際中心」負責人哈克估計,降雨模式趨向不規則和難以預測,即使全年降雨量大致不變,但在雨季的雨量將更多,旱季則更乾旱,令洪災愈演愈烈。

■《經濟學人》/《衛報》/《獨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