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文山字水樂春風】行不成萬里路 不如多讀遊記

2017-09-15

不知是否孔夫子曾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所以自古以來,無論是達官貴人、騷人墨客、文人雅士、市井村夫等,都喜歡寄情山水。他們各有不同形式的享受山水田園,有的喜歡登高臨遠、有的喜歡遍訪名川崇岳、有的喜歡靜賞山嵐飛瀑、有的喜歡雅聚流觴曲水、更有些喜歡千百人呼嘯山林這般誇張的,可謂形象百態。

山水可算是「通乎天地之間」,「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歷代常拿這兩句話自勉,要像孔子那樣不斷攀登,以不斷開闊眼界,提升自己,不斷向上,以達道德、精神、智慧之高峰。漢代董仲舒在《山川頌》中,描寫出面對大山大河時,會令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造化的偉大,山水就成為君子品德的寄託。故君子若要成就自己的仁德,就要如崇山之高尚,又如江河般推恩四方。

不過,亦有些隱世修德之士,或脫離塵俗、不求功名富貴之文人雅士,喜歡結廬於山水之間,追求空山新雨和明月松照,表現出高潔的人格和坦誠的胸懷。最典型的例子首推「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了,當然還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歐陽修,他講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政通人和應反思

故此,記山水之情的文章,充沛於自古以來的中國文壇,遊記成為文學、文化的重要一環,很多篇章除顯彰文人的胸懷外,更能傳頌千古,成我們欣賞同享之文學瑰寶。

很多教科書都收納了不少遊記,以前的會考和現在的文憑試,都有遊記體裁的篇章作範文,例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同學們雖讀得辛苦,至少也記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當然也理解他追求的「政通人和」的精神,很值得今時今日的從政者、議政者們反思,什麼是「政通」?什麼是「人和」啊?至於他描寫晨昏四時之景物的筆法,便值得同學們學習。

今年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二十八屆香港書展,已於7月舉行。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 人文.山水.情懷」為題,舉辦超過320場活動,「寄望讀者透過書展遊歷世界,擴闊視野。」大家都同意「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世界之大,怎會行得遍?所以,閱讀不同的旅遊作品,接觸到崇山深谷、大漠平原、懸崖瀑布,眼前可以一亮;就算只是小橋流水、翠湖楊柳,也會心生嚮往。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及反覆沉澱雕琢而成的文字,不論是你我曾經遊歷過的國度,還是從未踏足的土地,都可以有一片不一樣的視野。」(引自書展網上介紹)

不過,「旅遊」不等於「遊記」,介紹旅遊的書,不一定用文字記載的。

反過來說,單用文字描述的旅遊書,你也不要在書展擺出來賣了,肯定會血本無歸,就算你的筆法好過《老殘遊記》的劉鶚,見識經歷勝過徐宏祖(《徐霞客游記》作者),也沒人買你的書。因現在人們看的是有相片,甚至是有聲音導航的「旅遊攻略」,追尋的是特色和美食而已!■雨亭 剛退休中學中文科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