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中文視野】熱詞因社會現象 冷語隨時間逝去

2017-09-08

詞義的生成與轉化,非常奇妙。「熱詞冷語」原先解作叫人暖暖窩心的熱烈之詞,或顫顫膽寒的冷言冷語,但這並非本文所指的意思。於「語用」的層面來說,語言也會隨茪憭あa域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新義,這正是社交用語的特色。儘管這些新義的「生存」時間可能很短,但多添了的「語義」就必定是語言學家、文化研究者努力搜集分析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中的熱詞,說的是如今網上「選出來」的「熱門之詞」,例如香港今年回歸20年,於是「回歸」、「廿周年」便是7月的熱詞之選。《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一文沸騰了互聯網,於是「假裝生活」也成了熱詞。

但一個詞如何「熱」起來?又如何能被選成熱詞?中間少不免會有些特定的社會狀況,甚或是某些商業的操作,因此不能輕易給看成是某種語言現象。然而,語言為生活服務,也同時反映了社會現象,因此,這些「熱詞」其實就是社會文化的寒暑表之一。

小女兒暑假時去了澳洲才3周,回來後便滿口她從未有過的食物、生活用品、運動、歌曲的詞彙,熱熱烈烈地說了好幾天。如果用這幾天我家的語言來考察我們的生活,則肯定給說成是澳洲迷了。

因此,熱詞能不能熱起來,也可以側面反映香港近年的社會面貌。

而據中國語文的自然發展,有「熱詞」一詞,便應有與之相對的詞語。因此,相對而言,把「冷詞」解作「不流行、冷僻」之詞,應該是可以的,就像「人情冷暖」、「冷嘲熱諷」一樣。不過,熱詞儘管容易引起誤會,但它「熱」,故誤解應易於修正(甚至某些二次創作更致力於誤解誤釋);而冷詞卻因為冷,故錯解了也不易為人所知。

例如錯別字中常見「鋌而走險」誤寫成「挺而走險」,因為坊間常把它解作挺起胸膛去走險,其實「鋌」是「走得很快的樣子/未經冶鑄的銅鐵」之意。又如「按部就班」的「部」是從古代行政機關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而來,現代人常誤寫為「按步就班」,誤解為按步驟之意。而將「莫名其妙」錯寫成「明白」的明亦然。

可見,隨茠懋|的變化,「鋌」、「部」、「名」這些東西的概念早已失去了,它們已變得很冷僻了,脫離了現代生活經驗,所以便很容易被看成合乎邏輯但錯誤的理解。

因此,學習語文時,碰到這些仍活躍於我們生活中的「熱詞冷語」時,不能只是強記,一定要將其社會文化背景理解清楚,就更能掌握它的解釋和用法。■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高級講師 鄭瑞琴博士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