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研究開支偏低 損港競爭力

2017-09-22

僅佔生產總值0.7% 教資會批研資局欠透明度手腳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教資會昨日發表研究資助局檢討(第一階段)專責小組報告,當中指出本港研究開支相比其他地區偏低,僅佔本地生產總值的0.7%,嚴重影響本港競爭力,建議特區政府檢視如何增加研究資助金額。報告並批評研資局欠缺透明度、處理研究申請以至公佈結果的時間太長,及將研究項目分為「基礎」和「應用」兩類的做法不妥,建議研資局跟進。

第一階段的檢討工作,會審視研資局資助計劃的組合分配、研資局架構,及了解海外研究撥款機構的良好做法。

研資局檢討專責小組去年7月成立,並委聘外聘顧問協助專責小組收集研究人員及研資局成員的意見、諮詢其他持份者等,再撰寫研究結果,之後由小組討論後提出建議。教資會今年5月接納專責小組的報告。

讚資源有限 仍有效應對

報告讚揚研資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能有效應對本地研究活動大增的問題,並建立了一個可與世界各地媲美的制度,以及建立了一套穩健可靠的程序。不過,報告亦點出研資局在評審、資助及申請程序等方面出現的問題。

報告指出,香港研究開支偏低,僅佔本地生產總值的0.7%,對比起其他地區較低,加上鄰近地區已積極建立更優質的制度,專責小組認為這對本港競爭力影響尤大;並指出在現今研究的需求及經費不斷轉變下,令人質疑現行定額的基金資助研究制度能否持續。

專責小組建議特區政府應檢視如何為研究界別提供更多資助金額,令資助來源更多元化。

項目分「基礎」「應用」不妥

專責小組又批評,研資局與學界溝通不足,不少人反映研資局欠缺透明度,研究人員對研資局的政策及程序認識不足、對評審與其結果是否公平等抱有懷疑,建議研資局以「公開論壇」為基礎,加強實質溝通。

至於現時研資局將研究項目分為「基礎」和「應用」,報告指出這未能確切地形容研究性質,而以「本地問題為主」、「具國際重要性」的做法則予人有等級之分的印象,令人不安,建議研資局檢討有關字眼。

就處理研究申請的制度方面,小組質疑相關制度保守,並批評由申請人遞交研究申請至公佈結果的時間較長,未能配合現今研究步伐,而每年撥款一次的安排也未能跟上其他地區每年審批多次的步伐。因此,專責小組建議研資局審視制度,精簡程序。

同時,報告提出現行資助制度未有充分考慮如何促進和支持學科與院校間的跨學科協作研究,或通過海外合作進行跨學科協作研究,故建議資助需較少經費、可能與海外夥伴建立網絡或關係的項目。

盼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挺研究

教資會主席唐家成表示,研究基金的每年投資回報由2009年的約6%大幅下降至2016年約3%,期望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支持研究。

因應報告中提到「研資局應檢視其資助研究項目的廣泛社會影響」的意見,研資局將於明年初以試驗性質推行「研究影響基金」的競逐研究資助計劃,鼓勵本地大學進行更具影響力的研究。

據了解,第二階段的檢討將重點審視「微觀事宜」,例如評審和監察程序的質素、評審小組或委員會成員之間的溝通方法、資助計劃的推行時間、在評審過程中防止利益衝突的安排以及處理涉嫌行為不當的個案的機制。

研資局將於轄下設立工作小組,負責監督第二階段檢討的推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