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有國產「藥丸」屬全球首創,更揚威海外。「創科博覽」展出有內地醫療公司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可主動控制消化道膠囊內鏡機械人,機械人僅一顆藥丸的大小,隨水吞服,無創及無感染,不必使用傳統胃鏡及腸鏡。另一邊廂的香港亦不輸蝕,聖公會李炳中學的四位女將成功研發「航空螺母緊固力監察介子」,方便維修人員目測檢查螺絲有否鬆脫,避免意外發生。
磁場控制 胃內無死角拍照
一顆膠囊重量僅5克,乍看之下猶如真的藥丸,吸引不少成人及小童圍觀。不過,此膠囊不同彼膠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治療病患。膠囊是內鏡機械人,內置拍攝功能,是胃及小腸等消化道疾病早期檢查利器,可提高早癌檢出率。
參展商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現場應用工程師李俊彪指出,該膠囊機械人在2013年引入臨床應用,全球首創以磁場精確控制及光電成像獨創的技術,在胃部內控制拍攝方向的技術,進行360度無死角檢查。
他又說,膠囊屬一次性使用,能在體內運作長達10小時,拍攝最多2萬張檢查照,並在一兩天內排出體外。為確保檢查者的安全,會配備檢查儀確保膠囊已排出體外。
他指出,新技術屬無創,亦可避免感染及輻射,內地數百家醫院及體檢中心亦有引進,檢查費用約數千元,而英國及德國等地亦有使用該技術。不過,他坦言香港現時未有引進該技術。
螺絲鬆亮紅燈 防飛機出意外
「創科博覽」特設「香港之光」展區,重點推介本港榮獲國際及本地創科獎項的發明,藉此推動年輕新一代對創科產業的興趣,加強本港創新創科的氛圍。當中就讀聖公會李炳中學的四位女將──吳家琪、文迪妍、高辰霖及李佩姍,憑着監測介子分別在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美國耶魯大學及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獲獎。
高辰霖表示,與多名同學在去年暑假默默耕耘,開學後亦努力不懈,終成功研發該監察介子。這項發明利用彈簧原理,將彈簧連接兩片介子,並墊在螺絲上,當螺絲鬆脫時,介子會因彈力旋轉,並出現紅色警示,可提醒飛機維修員進行維修,避免意外發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