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博士讓新一代明白「愛」可以改變世界,而非鬥爭。 作者提供車淑梅
前天慶祝國慶,移居加國的有心人梁燕城博士專程從內地回到他的出生地香港,舉行祝禱大會祈求我們的中華民族,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人們心中那些「愛」的種子繼續茁壯成長......
實在藏在梁博士的內心有個遠大的目標「我要幫助祖國母親」,他是著名基督徒,風趣幽默的傳道人,中國哲學家,加拿大電台時事評論員,曾幾何時本港電台以一百二十萬年薪挖他回港主持節目,他不想為了金錢收入,為了討好社會氣氛而作出反政府言論,他婉拒了,這節目便是後來的「風波裡的茶杯」。
為什麼一顆愛國情懷竟又移民外地?「我的父母是內地知識分子,吵架也用英文的,無奈受到文革衝擊,他們逃到香港,父患上精神病,靠母親工作養活一家。我自小對人間疾苦感受頗深,我開始接觸佛教,十五歲我開了天眼,感到與天地宇宙渾為一體。後來遇上了中文大學唐君毅大師以及甚有學問的基督教徒,將我帶領到認識耶穌,走上了通往上帝的路。我修讀神學後,再到夏威夷研究易經和中國儒學,取得了哲學博士,輾轉有機會到加拿大工作,也就留在彼邦,以一位外面人的身份去關注中國,可能比在香港更為方便適宜,我相信這是上天的巧安排。」
1993年梁博士開始到內地大學作交流,目的只是宣揚仁愛正義思想,特別讓新一代明白「愛」可以改變世界,而非鬥爭。為什麼在1994年創立「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擔當院長,開始推動中國農村助學計劃?「那個決定全因那一次,有一位教授介紹認識一名有錢人,在辦妥助學事宜後對方提議唱卡拉OK,我迫於奉陪,原來有女孩伴唱,我第一時間勸她不要再幹此等讓衰男人非禮自己的工作,返回學校讀書,女孩哭了,她就是沒錢上學......」
此事激發起梁博士助學之心,要奮力拯救這些無助的孩子,那次他嘗試幫忙,跑到偏遠的山區向數十名貧窮學生每位派上一百元資助金,孩子們都激動得哭了。博士再挑選幾位最上進的繼續助學,請他們吃飯,那盤雞上桌,孩子又哭了,他們從來沒吃過雞。
席間梁博士提醒同學,「我們本來都不認識,但我們愛你,要相信愛是宇宙真理,他日服務人群也要做好人,甚至做好的官員。」
由2001年起,這十六年間研究中心不斷籌款,籌多少捐多少,真正捐助了一萬七千多的人次,現在國家日益壯大也開始接上教育步伐,博士相信五年後便可功成身退;但,我肯定梁燕城博士那顆熱熾無私的愛國心將不會減退,因為他一直提醒大家,中華民族經歷太多苦難,也曾經不懂事出過不少錯誤,我們要取笑它,還是要幫助自己的國家?
明天是人月兩團圓的中秋,這個國慶中秋黃金周我選擇到內地感受這份喜悅,我入住了杭州附近紹興的會稽山陽明酒店,這片土地是水鄉酒鄉橋鄉和文化之鄉,也曾留下李白、杜甫、大禹的足跡,享受着這片綠油油高爾夫球場的草地,看見由大阪用兩小時飛過來度假的日本遊客,我們的國家在傷口中走出來,一步一步與世界接軌,逐漸由粗糙走向輝煌,我們可有盡過點兒力量?中國加油!中華兒女加油!讓國家更富強更有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