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本科績優課外活動佳 優先赴海外交流有津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為令校園文化更多元化,浸會大學本學年首次推出以少數族裔學生為對象的獎學金,每年向約5名入讀本科課程、成績優異且有出色課外活動表現的學生,提供金額等同全年學費的獎學金。得獎者可優先獲安排參加海外交流計劃,並可獲得津貼,同時入學首年需定期參與義工活動,服務同樣是少數族裔的有需要人士。首屆獎學金共有6名得主,其中來自尼泊爾的Flowera Jimee,就曾自發參與當地的地震救災工作。
浸大學生事務處助理處長陳文軒認為,入讀本地大學的少數族裔與華裔學生人數比例相差甚遠,據去年數據顯示,在六七千名本科生當中,只有9名少數族裔生。
為吸引更多少數族裔生入讀,浸大在本學年首度設立「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南亞及東南亞少數族裔傑出學生入學獎學金」,申請者可循聯招或非聯招入學,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們的父母或其中一方須為南亞或東南亞國家人士。
入學首年當義工回饋社會
計劃預計每年提供約5個名額,向每名得主提供相等於全年學費,即42,100元的獎學金。其後每年的平均累積績點(GPA)不低於2.8分,就可繼續獲發獎學金,直至完成本科課程為止。
獎學金得主將獲優先安排到海外交流,並可獲相關津貼1萬元,學生事務處亦會安排職員擔任他們的導師,協助解決學業或生活上的疑難。
他們可得各方面的援助,同時亦要回饋社會,在入學首年需定期參與志願服務,及在學期間擔任文化大使,他們亦可選擇在「小彬紀念基金」的服務範疇中,選擇其中一項或社區其他服務少數族裔的社會機構,參與合資格的義務工作。
首屆獎學金收到20多份申請,最後選出6名得主。其中一名得主是來自尼泊爾的Flowera Jimee,她在港出生,其後移居到尼國,就讀高中時浸大曾到當地招生,她接納老師的意見,認為在港升學或畢業後亦有不錯的就業前景,故選擇來港升學。
她表示,雖然只來港兩個月,但已適應生活,而在課堂上同學亦會主動用英語與她溝通。
得獎尼裔生曾助地震救災
她曾參與不少的義務工作,例如在2015年4月尼泊爾曾發生大地震,Flowera就與親友自發到東部地區,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人員一同救災,為災民提供水和食物,甚至在村莊幫忙移開障礙物。她曾舉辦舞蹈表演等活動,推廣當地的Kirant宗教及文化。她計劃完成學士課程後,先留港工作數年,再考慮日後的出路。
另外兩名獎學金得主簡毅駿(Abbas Khan)及凌思敏(Nazmeen Akhtar),均是在本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學生,簡毅駿現就讀浸大財務學課程三年級,熱愛打板球,其球隊曾在兩年前於警隊的「奮進行動」錦標賽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