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到香港校園推廣傳統藝術 盛小雲盼評彈走進年輕人圈子

2017-10-07
■盛小雲在其演出專場中為觀眾獻上多首耳熟能詳的曲目。■盛小雲在其演出專場中為觀眾獻上多首耳熟能詳的曲目。

評彈,對於香港觀眾來說,或許是較為陌生的一個名詞。所謂評彈,即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合稱,是一門流傳多年的傳統說唱藝術,歷史源遠流長。提到蘇州評彈的著名表演者,便不得不提盛小雲。出生於評彈世家的她,自小接觸評彈表演,師承彈詞名家邢晏芝、蔣雲仙。這些年來,她除了默默地在自己的表演領域深耕外,更是果斷選擇走進校園,培養年輕的評彈觀眾。早前,她便隨蘇州市評彈團來港演出,除了為傳統觀眾獻藝外,亦希望把這種古老的藝術介紹給年輕人。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圖:主辦方提供

日前,蘇州市評彈團來港獻藝,為觀眾帶來多場精彩的演出。演出總共設六場,其中三場為香港大會堂的專場演出,而另外三場則為「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演出,演員們分別到訪了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進行演出,為的就是讓香港年輕一輩的觀眾也能體味到蘇州評彈那優美、細膩、柔軟的味道。

盛小雲告訴記者,她早於1987年已經第一次來港演出,她笑言那時自己還是個黃毛丫頭,應新華社的邀請來港演出。如今,盛小雲已是評彈界中首屈一指的資深表演者。對她來說,評彈最吸引人之處就是雅俗共賞。「你說它俗,它並不太俗,你說它雅,它卻是很通俗的,從評彈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寓教於樂!」

舞台服裝設計花心思

演出當天,記者有幸坐在台下觀看演出,只見表演台上就是一桌兩椅,一把琵琶,一副三弦,男演員身穿長衫,一股書生氣質,而女演員則穿旗袍,既古典,又優雅。他們時而邊彈邊唱,時而則只說不唱,但各人的演出皆是七情上面,當中亦不失詼諧幽默,逗得在場觀眾哈哈大笑,表演者的聲調時而高昂響亮,時而溫婉細膩,令觀眾都不期然地沉醉在吳儂軟語、琵琶與三弦的婉轉之中。

盛小雲表示,為了是次演出,他們無論在服裝或舞台設計上均花了很多心思,而且還首次設字幕,讓聽不懂吳語的觀眾也明白演出內容。「現在的藝術就是包裝,我們在舞台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要給觀眾帶來一種美感。」提到表演的形式,盛小雲向記者表示,台上表演者的數目通常有一至四人不等,他們有時邊彈邊唱,有時則只說不彈,而樂器方面,上手拿三弦 ,下手則拿琵琶,表演時一般以坐茯陞D,不會有太大的走動。

為年輕人量身訂造作品

對於是次演出,蘇州評彈團為觀眾帶來了多首耳熟能詳的曲目,包括《西廂記》、《水滸傳》、《啼笑姻緣》及《雷雨》等。據盛小雲介紹,是次演出最大的特色是表演皆以青年演員為主,其中最小的只有二十出頭,所以演員都比較亮麗。「這次表演的曲目基本上都是比較傳統而經典的,以年輕演員來演繹的話,就會有一番青春的朝氣,會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記者是次觀看的專場名為「天籟雲間──《吳音子銳》專場」,何謂「吳音子銳」?「蘇州評彈說的是吳語的聲音,即『吳音』,而『子銳』意指青年演員們是蘇州評彈的中流砥柱,是非常好的苗子,是他們撐起我們蘇州評彈團的牌子,都是拔尖的、有銳氣的人才。」盛小雲說。

除了對年輕一輩演員的悉心栽培外,培育年輕的觀眾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為了讓評彈走進年輕人的圈子,自本世紀初開始,盛小雲便開始走進大學校園,推廣評彈文化。「這十幾年來,我們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會繼續朝茬o方面做下去。」盛小雲不諱言走進學校推廣評彈文化是很辛苦的,但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需要表演者不辭勞苦地推廣開去、不辭勞苦地走進年輕人的圈子,為他們量身訂造喜歡的作品。「我們就像工廠一樣,老觀眾喜歡傳統的,我們便按照傳統的一套演繹,對於年輕人,我們便要用傳統的手法來說現代的故事,這樣他們更容易接受。」盛小雲說。對於盛小雲及其他一起推廣評彈的表演者來說,他們的責任就是多動動腦筋,走進學校,以高水平的演出去吸引年輕觀眾。

新舊思想的博弈

對於為不同曲目選擇不同年齡的觀眾,其實也有一定學問。因為不同年齡的觀眾對藝術的欣賞角度不一致,也就有了盛小雲所說的「新思想與傳統思想的博弈」。她以今次在港的演出為例,其中有一首改編自曹禺同名話劇《雷雨》的曲目,「比如說像《雷雨》,真正喜愛它的傳統老觀眾並不多,因為老觀眾有荈Е峈澈銩Q,而這部戲卻包含亂倫的情節(兒子周萍與後母蘩漪私通),他們不認同蘩漪。然而,年輕一輩的想法就相對更深層次一點,他們會剖析每個活生生的人物,會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的個性、人物的塑造、人物的複雜性去分析這部戲,能夠做這樣的分析,才能顯示它是一部經典作品。」盛小雲說。

對於這種新舊思想的博弈,盛小雲認為沒有誰對誰錯,畢竟不同年齡的觀眾對一部戲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都不一致,因此,她強調在創作新的作品時,必須要清楚明白目標觀眾,然後再進行創作。是次在港獻藝,她表示也看到觀眾的年齡層是非常多樣化的,也有不少是年輕觀眾,「因此在創作新作品時,我們要多下一點功夫,要遷就一下年輕人的口味。」

蘇州評彈

蘇州評彈為評話與彈詞的合稱。顧名思義,它是以蘇州方言為第一特徵的說唱藝術。蘇州評話源於唐代的說話、宋代的講史和元明的評話;蘇州彈詞則與唐代的變文、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有茠蔣答熄ワ蚚鰜Y。這兩個姊妹曲種約分別於明代中、晚期先後流行於江南。評話又稱「大書」,只說不唱,多為一人單檔,邊說邊演,開講帝王將相、公案義俠傳奇;彈詞又稱為「小書」,說唱相間,以三弦、琵琶等主要樂器,多為兩人雙檔演出,彈唱才子佳人、市井風情故事。它以「說、噱、彈、唱、演」的綜合表演和「理、味、趣、細、奇」的文化內涵,寓情於理,寓教於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