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一直存在人手錯配問題,以致出現「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情況。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立法會議員郭偉強、陸頌雄及何啟明等人,昨日聯同逾百名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及工聯會屬會代表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表明反對擴大輸入外勞。他們指出,有無良僱主刻意製造「請不到人」的假局,意圖藉機擴大輸入外勞,促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不要中商界的伏。
工聯會指出,商界近月多次高調表示,由於不能在本港招聘足夠人手,故需要輸入外勞以紓緩人手不足問題,惟工聯會權委翻查政府統計處及勞工處招聘中心,發現事實並非如商界所指般嚴重。根據政府統計處3月份至6月份期間資料顯示,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有多達30,900人失業,建造業亦有13,700人失業,該上兩個行業的失業率為4.7%及4.8%,遠高於整體的3.1%。
揭有僱主自製難請人假象
工聯會權委近日亦到勞工處就業中心翻查資料,發現所有自資院舍僱主、園藝技工老闆等,不論工作地點遠或近,竟以劃一薪酬招聘僱員。工聯會權委主任唐賡堯相信,有一班僱主試圖操控招聘薪金,刻意以市場不會接受的薪酬及待遇招聘員工,製造招聘難的假象,且不止涉及一個行業。
權委於9月到沙田勞工處就業科翻查資料,發現全港不同地方的老人院舍,不論新界西的屯門及葵涌;新界東的粉嶺及將軍澳;九龍的旺角及深水埗;港島區的堅尼地城及柴灣均以月薪1.2萬招聘護理員(長者服務),同樣每周工作54小時。反觀政府資助的院舍例如救世軍恆安院舍,卻以月薪13,735元再加津貼招聘院舍護理員,每周工時僅45小時,其他政府資助院舍也有最少1.3萬元至1.4萬元不等。
唐賡堯指出,上述例子可見,護理界、園藝技工及一些界別都出現一隻「無形之手」,操控所有薪酬,並刻意用市場不能接受的薪金與工時招聘員工,並持續製造招聘困難的假象,令政府誤以為招聘難的情況持續發生。
權委指出,過去20年間,香港工人為社會將本地生產總值由1.3萬億元增至2016年的逾2.4萬億元,公司利潤愈來愈多,惟工人換來的卻是工作時間愈來愈長,「個別工種例如機場貨運站,工人每月需加班40至50,甚至逾100小時,才可賺取養活一家的生活費,以上的情況真的合理嗎?」
權委重申,理解未來人口會出現老化的問題,人手短缺或有機會出現,但建議政府必須先解決工人薪酬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的問題,及研究並實施各種釋放本地勞動力的方案,最後才可透過現行機制例如補充勞工計劃來處理輸入外勞的問題。否則,市民大眾對政府及商界的不滿必然是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