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古今談】「諾獎」尖兵會師深圳

2017-10-20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右三)。    網上圖片■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右三)。 網上圖片

范 舉

最近的半年來,有五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投身於深圳的實驗室,準備開拓新科學技術項目。中國現在有大約一億二千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所欠缺的是,在高精尖的科研領域缺乏領軍式的元帥人馬。即能夠策劃和組織大型的有效率的科研行動的指揮人物。這五位諾貝爾獎的得主,將會調動中國的科研大軍攻破一個又一個立即將可以突破的科研的前沿陣地,登上高峰。

尖端的科學研究,有冠軍,卻沒有亞軍。即使一個國家投入了幾十億元,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攻關,如果另外有一個 國 家,提前兩 個月,在同類項目取得突破,那麼科學技術的專利權就會歸於冠軍。取得亞軍的就會一無所得,幾十億元立即盡付東流。所以,攻關的戰爭,一定要快,一定要落重本。沒有可觀的資金投入,這些諾貝爾獎得主就不會來中國發展科學實驗室。

最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投入一系列世界級的科學實驗設備,讓他們能夠盡顯所長。更重要的是,中國需要提供一大批科學研究能力強的碩士和博士,配合攻關。第三,中國一定要有能力顯示出,科研成果能夠很快變成商業的產品,或者變成商業樣品。從廣州到東莞,從東莞到深圳,已經形成了科學和製造業的高效率生產鏈,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好像這條生產鏈這麼高效率和擁有足夠的科研人才。一般來說,科學成果變成商品,時間會很長,有時候要一兩年,但是,中國這一條高效率生產鏈,半個月就可以把新的科技產品樣品拿出來。

現在,集中到深圳去的諾貝爾獎得主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格拉布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諾貝爾化學獎得布萊恩.科比爾卡領銜的,他們一些人和香港的大學合作,一些和內地的大學合作,形成了高手雲集的局面。

當前,電子科技日新月異、生物工程一再捷報頻傳、新材料領域不斷有新成果、高能物理方面正在尋求突破、激光的科技和量子科學互相滲透,這些前沿領域都接近了大規模取得突破的黃金時期。科學是很特別的領域,有一些學科,看來有突破的可能,但是由於配套的科技項目不齊全,很可能拖延了二、三年,仍然沒有辦法取得突破。有一些學科,由於前面已經取得了基礎理論和實用領域的許多突破,今後要取得商業的應用,只是隔了一張紙那樣的距離,就應該集中兵力,集中資源,拔取頭籌。外行很難領導內行,只有國際上頂尖的人物,熟悉科研的大形勢和格局,懂得用什麼辦法,率領尖銳部隊奪取冠軍。

有五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扎堆,數目夠不夠?當然未足夠,一大批高端學者也不斷湧入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李學金說:「我們正積極協商,計劃結合優勢學科、社會需求、未來趨勢的考量,引入更多「諾獎」獲得者領銜的科研團隊。」能夠形成這種形勢,一方面中國有能力建立大國重器,興建大型實驗室的設施,更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十三億人的市場,能夠保證科學發明,轉化為巨大的商業利益和金錢。

今天,中國已經做好各種法制工作,保證科學家能夠取得知識產權所創造的商業利益。這正正是諾貝爾得獎者紛紛湧入深圳的原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