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述古亭」中憶陳襄

2017-11-07
■造型獨特的述古亭。 陳功明 攝■造型獨特的述古亭。 陳功明 攝

肖 薊

述古亭,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白塔鎮國家「5A級」景區--「神仙居」上。神仙居景區,是近年來內地諸多風景名勝區中的「後起之秀」,兼具人文的幽深與自然的神奇,有「仙人居住的地方」之傳說。神仙居最高海拔不過千餘米,卻是雲遮霧繞,猶抱琵琶,清幽與靜謐兼備,神秘與奇特共存。

十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們8人行「旅遊組」,早早從下榻的仙居縣「小山村農家樂客棧」出發,驅車直奔神仙居北門。買好索道門票後,纜車載荍畯怴A經由長度短、坡度大的北海索道,向上緩慢移動。踏上峰巔,放眼望去,千峰萬壑、千姿百態,恰似一幅幅大寫意的水墨畫,整個風景區,儼如一本濃墨重彩的畫冊,展現在八方遊客的眼前。置身其中,頓生一種「畫中遊」的愉悅之感。

神仙居上的步道,多為飛架於數百米高懸崖「腰背間」的棧道。遊客中,有「恐高」者,戰戰兢兢、望而卻步。最讓人唏噓驚歎的,是那些或近或遠、或奇或怪的懸崖峭峰--「菩提道」上,天然生成的如來佛,神形兼備、祥和莊嚴;「無為道」上,天姥峰兀自挺立,印證了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的雄偉氣概......。漫步在這些奇峰斷崖之間,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為神奇的,當屬「犁沖夕照」的觀音岩,海拔919米、岩高200多米,一峰獨秀,宛如一尊雙手合十、端坐在蓮花寶座上的觀音,活靈活現,亦真亦幻。因而,成為神仙居當之無愧的標誌。

神仙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火山流紋岩地貌典型,景觀豐富而集中。平坦如砥的棧道,宛如一條輕柔的飄帶,把整個景區串聯起來。行走在棧道上,十里幽谷,移步換景;萬丈懸崖,有驚無險。最讓我感動的,是沿途樹木身上的「繩圈」--在景區範圍內,但凡步道當中或者路旁,遊客觸手可及的樹木,不分是何樹種,不論是大是小,全都用小指一般粗的麻繩,細心的、平整的從底部一圈一圈纏繞至近兩米高的部位。民諺曰,麻繩見水,活人見鬼。意思是說,麻繩遇水後更結實。保護景區樹木,用心如此良苦,此前並不多見。

神仙居上,亭子不多。給我印象較深的有「述古亭」「微信亭」「九思亭」等。後者是為紀念元朝仙居卓越的書畫家、鑒定家、詩人柯九思修建的;前者則是為懷念北宋理學家陳襄而建的,既不是六角亭,也不是圓形亭,而是一座造型獨特、與眾不同的「連體亭」。亭子前方一側有塊用中、英、日、韓四種文字表述的「簡介牌」,其中最後一句是:「曾為仙居縣令,首播文教,著《勸學文》,影響仙居後世。」大抵是基於保護自然風光的緣故,開發管理部門沒在景區為陳襄樹碑立像。當我們來到述古亭時,雖然面積不大的亭子裡面,已有十多位遊客正在小憩,我還是移步其中、坐了下來,觸景生情、穿越時空,默默然「追憶」陳襄這位誕生於整整1000年前的先賢。

陳襄(1017-1080),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從小於村中拜老儒為師;18歲進福州城讀書,與陳烈、周希孟、鄭穆結為密友,並稱「海濱四先生」。進士及第後的陳襄,係仁宗、神宗時期名臣。他不但是福建老鄉,而且在閩北任過職。慶曆二年(1042),曾任浦城縣(今福建省南平市所轄)主簿,代理縣令。浦城位於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是福建的「北大門」,自古為中原入閩第一關。當年,浦城多有顯貴家族,失竊現象時有發生。一次,有百姓報案財物被盜,捕役抓到幾名嫌疑人。陳襄對他們說:有座廟鐘能分辨盜賊,小偷觸摸時,鐘就會發出響聲;若不是小偷,鐘就沒有聲音。於是派吏卒押荈疑人先行,自己卻率領官府中其他官員到廟中祭禱,暗中在鐘上塗滿墨汁,再用幕簾遮住後,命嫌疑人一一上前摸鐘。眾人繞鐘一圈出來,只一人手上沒有墨汁,「扣之,乃為盜者;蓋畏鐘有聲,故不敢觸,遂服罪。」從這個令人拍案叫絕的案例中,不難看出陳襄斷案的良苦用心與超凡智慧。

陳襄之所以青史留名,得益於他為官清廉、為民所謀。比如,皇祐三年(1051),陳襄入京任秘書省著作郎,後又外任孟州(今河南孟縣)河陽令。得知當地人沒有種水稻的經驗,陳襄便「割田二百畝」,作為示範田,教民種水稻。又如,嘉祐六年(1061),陳襄出知常州,發動民眾開渠引水,使二百里土地受益。再如,熙寧七年(1074),陳襄復知陳州,修「八字溝」,排除城中水潦災害。

都說,事不過三。陳襄出以公心,在知諫院期間,先後五次上疏,論「青苗法」之害,請求罷免王安石、呂惠卿。神宗雖不採納,卻器重其文才,召試知制誥。陳襄以「言不見聽,辭不應試」。翌年,任知制誥,入直學士院。陳襄一生,在多個崗位上任職。說明他經驗豐富,才智不凡。熙寧九年(1076),陳襄被召入京,為樞密院直學士,知通進銀台司,提舉進奏院,後又兼侍讀,提舉司天監。元豐二年(1079),兼管尚書都省事。

陳襄身上的可貴之處,還在於重視發展教育事業。「襄蒞官所至,必務興學校。」單是在浦城,就建學舍三百楹,並親臨講課,求學者數百人。熙寧四年(1071),陳襄出知陳州(今河南淮陽),修建范仲淹擬修的學舍,與諸生講《中庸》。除此之外,陳襄公正廉明、公心耿耿,識人善薦、當好伯樂。在經筵時,受神宗信任,曾舉薦司馬光、韓維、呂公著、蘇頌、範純仁、蘇軾、曾鞏、程顥、張載、蘇轍、鄭俠等33位重臣、名士。經他所薦之人,後來除了林希,皆成碩學名臣......。元豐三年三月三十一日,陳襄病卒於開封。宋廷追贈給事中,諡「忠文」;葬於江蘇省常州宜興縣永定鄉蔣山之原。陳襄一生著有《古靈先生文集》25卷,另有《易講義》、《中庸講義》傳世。

述古亭中,八方遊客,進進出出。有的儒雅,有的粗俗。我忽地想起「儒者」這個稱謂。就陳襄而論,單是一個「儒者」,尚不足以概括其人全貌。孔子說:「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從這句話分析,「士」包含三層含義。首先,從身份看,「士」是官吏;其次,在思想上,「士」要「行己有恥」,就是要以道德上的羞恥心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再次,「士」應該「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即,要求在才能上能完成國君所交給的任務。按照孔子對「士」的定義,陳襄當可稱為「儒者」的典範。

這天下午,還得趕路。因此,我們走馬觀花般遊完神仙居「西罨慈帆、畫屏煙雲、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沖夕照、風搖春浪、天書蝌蚪、淡竹聽泉」等八大景觀,從南天門下山後,這次旅遊就算畫上了句號。可是,迄今為止,述古亭與陳襄,卻時不時在我眼前浮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