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紅伶遊京阪(之二)
一般人去大阪的都是購物,想踩景點的,四天王寺可算是遊大阪比較有看頭的景點之一,免費參觀,是歷史相當悠久的一間寺廟,據說有一香港男藝人渴求生男B,幾年沒好消息,最後有次同太太遊大阪時去到四天王寺內祈福,回來即時生兒子。而京都為日本著名古都,保存了很多日本重要的歷史遺蹟,吸引不少外來遊客,例如供奉日本國寶千手觀世音菩薩像的三十三間堂,大家試試尋覓跟自己有緣的觀音。 ■文︰雨文 攝︰焯羚
四天王寺 五層寶塔參拜舍利
位於大阪市天王寺區的四天王寺,本尊救世觀音菩薩、配祀四大天王,開基(創立者)為聖德太子,別稱「金光明四天王大護國寺」,聖德太子建立七大寺之一。據稱聖德太子受物部守屋欺壓已久,向佛教護法神「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禮拜許願,如打倒物部守屋的勢力,建立伽藍,後果然如願將物部滅亡。推古元年(西元593年)還願建寺,敬奉四大天王,屬於當地庶民信仰重心之一。
如果在特殊的日子或節日去参觀這個地方會很擁擠,大多數人都是來這裡祈願祈福的。如適逢一年一度的四天王寺七夕祭,早上跟晚上的四天王寺感覺不一樣,晚上來參觀亦會另有一番風味,如果有購買周遊券可以免費入場參觀。
雖然寺廟於諸多戰火中燒毀相當多的建築物,但1957年重建了五重塔和金堂,重建後試圖重現了飛鳥時代的樣式,境內總面積約3萬3千坪,主要建築有伽藍:從南向北,中門、五重塔、金堂、講堂均處一直線上,四周並以迴廊式建築,被稱為「四天王寺式伽藍」,屬於日本最古老的伽藍配置樣式之一。
還有,聖靈院(太子殿):供奉聖德太子的御靈﹔寶物館:具有創建當時各式各樣五百多種的日本國寶及文化財﹔極樂淨土庭:日式庭園,內有五智光院﹔六時堂:堂前具有重要文化財石舞台﹔以及北鐘堂、太鼓樓、萬燈院等。大家可以留意登五重寶塔要先換拖鞋,把鞋帶在身上再上樓,參拜高僧的舍利子。
寺院內有很多個景點,如太子殿、龜池等,而且還有可以集齊一套蓋章的小冊子,一百円一本。寺院地方大,你可以登頂,那裡有一個大鐘供人敲鐘,信徒可以誠心許願。寺後還有一些有點像跳蚤市場那裡的攤檔。
三十三間堂 千尊觀音像壯觀
而位在京都市東山區的天台宗妙法院境外佛堂的三十三間堂,正式名稱是蓮華王院本堂。廟名字面上的意涵為「正殿內由立柱隔成的33個空間」,為120尺長的主殿建築(世界上最長的木建築),同時也擁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群,以觀世音菩薩坐像為中心,由雕刻家湛慶雕製而成的大作,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所以不准拍照。千座觀音雕像祥和慈悲的面容清楚且生動地傳達出慈悲精神。
佔滿餘下主殿空間的千尊觀音立像景致壯觀,就如同富有悲憫心的戰士,駐守在主像旁,兩側排開五十列,每列前後十排。優雅的雕像以檜木雕製,覆滿金箔,每尊有20雙手臂,救助世間萬物為祂們的職責。當中124尊雕像據說在寺廟1249年的一場火災中搶救下來,三十三間堂的建寺時間可回溯至1164年,餘下的雕像則於13世紀打造而成。
其實,在日本國寶中,約二成是屬城、佛教寺廟、神社等建築物,其餘八成則為繪畫、卷軸、契經、書法作品、金屬工藝、日本刀、紡織品,木、青銅、漆或石藝雕塑,陶器、漆器等工藝品,以及考古與歷史文物。而今次到訪供奉着以日本國寶千手觀世音菩薩坐像為中心,兩側排開多達1,000尊觀世音菩薩立像的三十三間堂,據李居明大師講,進內你會發現在眾多觀音菩薩坐像中,你會找到一尊跟你相貌相似,感覺特別有緣的觀音,你就可以跟祂祈福,極為靈驗,他的弟子自然會跟足。
而且,特別多人請交通平安符放在汽車上,當地人也常來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