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星
外出遊玩前,我查過附近景點,知道有一個「李家石屋」。猶疑後,還是選了別處。去那處景區的路上,我們幾個人還聊到李家石屋,穆靜說她妹妹去過,聽說很不錯。
逛完那個景區,時間還早,兩個小孩也沒玩盡興,我提議再去李家石屋一趟。李家石屋應是一個到處是石牆屋子的村寨吧?估計門票也不會太貴。提議獲得通過,我打開導航搜索,找到李家石屋,即驅車前往。
兩個小孩有牛奶喝,有煮雞蛋吃。我們幾個大人還沒吃飯。穆靜一家是回民,我讓妻子在路上多留意,得找個羊湯館吃飯。車過武台鎮,穆靜的母親看到一家清真拉麵館,就叫我停車。進了拉麵館,才發現兒子過於安靜。小家伙說頭有點兒疼,不想吃也不想動。給他試了試體溫,略微有點燒。妻子拿出藥,讓兒子吃,又勸他喝了兩杯白開水。
車載導航很久沒更新了,我們用的手機導航。開始還行,離開武台,遇上一段坑坑窪窪的柏油路。好不容易離開那條道,三拐兩拐,便進入一條通往山區的小道。雖是公路,也就兩米半寬,和村裡的街道差不多。一路上,我們先是錯入了一個豪華別墅區,問過路退回。後又誤闖到一個小山村的住戶旁邊。人家主動出來幫忙指路。看來不用說,在那個小山村走錯路的車輛不在少數。好不容易找到了道,那個村子還不是「李家石屋」。一路顛簸一路打聽,又趕了差不多十幾里路,才看到李家石屋景點的入口。
在停車場停下車,已近下午四點鐘。因為吃過清熱解毒藥,在路上也休息了,兒子又來了精神。向售票員詢問路程和時間,她說往返大概兩公里,差不多需要兩個小時。我又看了下時間,如果一切順利,六點前應該能回來。這麼遠的路都趕過來了,不猶豫了,進吧!買了四張門票,我們沿路而上。
去李家石屋的路,全是長方體石塊鋪成,縫隙用水泥砌嚴。路邊就是河道,光滑的大石塊在河道中安詳地迎接着遊客,接受眾人的注目禮。走一段路,便遇上幾處房舍。再走上一段路,又遇上幾處房舍。
一路上坡,一路急行。我們準備到達景區最頂端即返回,沒太多時間觀望。路邊的寬大草亭下,石碾被清理整潔了,靜在那裡。錐形草蓋黃土砌牆的糧倉,零零散散在路邊。河道邊上,甚至還有一架古老殘破的水車,在堅守着被陳舊歲月洗染過的陣地。
走到一處稱之為「觀音柳」的景點,我們停下腳步。那垂柳的樹幹有成人腰粗,樹上繫滿寄託美好祈願的紅色絲帶。樹冠萬千柳枝低垂,十分繁茂。據傳,一年隆冬,泰山老母和南海觀音在此論道,觀音菩薩折下一枝柳芽,隨手插到石頭上,便長成此樹。傳說怎麼神乎,也只是傳說。我們在此止步,是被柳樹的茂盛和生存環境的惡劣所震撼。那棵垂柳,生長在河灘中的一塊大石上。那塊大石有七八個平方大,其中一大半被河水沖刷平滑,露出堅硬的石頭。柳樹長在石頭頂部中央,有一淺層泥沙包繞,其下可能有個石縫,恰能供柳樹扎根。即便如此,這土層也不肥沃。柳樹生命力之頑強令人歎服!
剛進景區時,有個旅遊團經過,聽導遊說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幾乎個個長壽,九十多歲的老人很多。有位抗戰女英雄,還依然健在。一路上坡,穆靜抱着他兒子很吃力,我過去想幫她抱會,小家伙竟然不怕生,掙脫她媽,伸出雙臂撲向我。抱着穆靜的兒子,我走得依然比她們快,妻子牽着兒子的手,緊緊跟在我後面。走了一段路,兒子有些累了,扯着我的衣角,明顯拉慢了我的步調。穆靜的兒子精神大好,一路上嘻嘻哈哈,有段路嫌他媽走得慢,竟開始吵嚷。在不到三歲的小孩眼裡,路邊的小水溝都是上好景致,一口一個「水」字,弄得我只能陪他一遍遍重複這個字回應。
觀音柳景點再向上,又是一段方石鋪成的路。一路爬坡,一路蜿蜒。路旁的河道裡,偶然能見到幾隻毛羽乾淨的鴨子,捉魚的、游水的、睡覺的,都沒被遊客打擾。路上遇到的幾隻狗狗,雖不咬人,見着生人還是要看上兩眼。我怕萬一被咬到,盡量繞着牠們走。離開景區起點大概兩里路,看看天色漸晚,我逢村裡人便問,到景區盡頭還有多遠。還有兩里路,還有一里多,還有三里吧!距起點愈走愈遠,答案卻總是在徘徊。
終於走到遊覽車終點停車場了,停車場一側是幾間不大的石屋,我以為這就是李家石屋了。給妻兒和穆靜母子拍照後,一問才知這裡根本不是終點。在這個地方向上走,還有幾處比較精彩的景點,像龍門三潭、像李家石屋,距離大概還要兩里半路。但快要天黑了,帶着兩個小孩走路不方便,我們不打算再往上走,只想找輛車盡早返回。
停車場沒觀光旅遊車了,好不容易才找了輛車把我們送下去。上來時沒覺得這條路多陡,返回時一路下坡,小汽車撅着屁股向下猛鑽,車頭壓得很低,就跟水瀉山澗似的,坐在車裡有點兒膽顫。到了停車場,沒敢多耽擱,設好返程的導航,一路跟夜色賽跑。導航提示的最近路程二十多公里,大概用時一小時二十分鐘。我跟坐在副駕駛座上的妻子說︰「不可能吧?要不路程不對,要不就是時間不對。總共不到五十里路,半個小時都不用啊!」若真是四十幾里路,我堅信半個多小時就到。心裡這麼想,嘴上卻沒說。
離開李家石屋景區十多里,車隨導航上的指示拐彎,進入一條柏油路。這條路,隔不多遠一個坑,大的小的,單獨的成片的,而且是接二連三地出現。這樣的路走了七八里,才得以擺脫,走上一條不算平坦的大路。沿着這條多彎的水泥路走了十幾里,又遇一條土路。土路到處泥濘積水,直徑一兩米深達二三十厘米的坑窪很多,轎車底盤低,我換上一擋,小心翼翼繞着坑窪和泥漿走。小車載着我們,像迷了眼,忽而傾斜忽而顛簸,以龜速爬行。
直到離家還差六七里地,才又擺脫泥漿路。平坦寬敞的柏油路,讓轎車興奮地狂奔起來。李家石屋的景點,最精彩都在最頂端那段路上,龍門三潭和李家石屋就在最上面那段。從導航圖上看,我們沒到的那段路,還有兩三里。而匆匆趕過的那些路,除了路邊的景致,稍遠一點的地方我們都沒到。
這次,在半路上臨時增加旅遊景區和選導航路線時,我們幾個都不夠理智,明顯超出正常行駛時間的路段,本該繞開的,而不是去賭運氣!景點不熟,路況不熟,這樣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注定無法完美!這次的不完美,只能來日再彌補。腦海中,李家石屋的美景,隱在夜色中,正在神秘地朝我們招手!清晰呈現的,只是走過的那一段,尤其那棵觀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