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書聲蘭語】我的家園真可愛,不容你破壞

2017-11-09

廖書蘭

在香港生活久了,漸漸明白什麼是「三多一快」(人多,車多,高樓大廈多,生活節奏快)。可能正是這些客觀的條件,香港的大部分人重法理比較不講人情,形成法治精神的天然土壤。

香港經歷殖民統治,如今回歸祖國已20年,證明了法治制度必然是香港的頂樑柱。奉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之後的香港,有目共睹的是,不論官階有多高,財勢有多大,身份有多尊貴,只要觸犯香港法律,不論有多麼嚴密的包裝、漂亮的理由、堂而皇之的動機,通通都需交上法庭全權公開審理,以維持香港良好的營商環境及社會固有的秩序。

然而,香港這塊「法治」金漆招牌,近年卻屢遭國外挑戰,並有蔓延趨勢。筆者在此冀望各界提高警覺的是,在英國,有位下議院議員羅哲斯上周公佈,他於12月11日將正式成立一個名為「香港觀察」(Hong Kong Watch)的新組織,表明其目的,將長期「關注」香港法治的情況云云。

筆者查看其成員名單,認為此組織不值得相信。為什麼?9月14日本欄曾撰文指出有二十多名國際人士,於8月18日在英國《衛報》發聯署聲明,抨擊香港法官,結果慘遭香港法律界有史以來最强烈的反駁。這批人知道自己「撞板」,事件才不了了之。

直至10月16日,有12位國際律師再發出聯署,這次不再批評香港法官,轉而抨 擊香港律政司司長的刑期覆核,屬於「一罪兩檢」、「雙重追訴」(Double Jeopardy),批評周永康、羅冠聰、黃之鋒三人的改判監禁含有政治因素。但是,香港法律界對此不以為然,不作任何回應,甚至港大法律系教授陳文敏被報章追問時,也無奈地說︰「同一案件上訴,不算一罪兩檢。」最後這12位國際律師群的「香港觀察」又落得灰頭土臉無功而返。

諷刺的是,先是國際人士在前,後是國際法律專家,同時犯上這些法治低級的錯誤,真令人啼笑皆非。這反映了什麼 ? 當然是反映這批國際人士帶有既定的目光、有色的眼鏡來看香港。筆者發現這個所謂「香港觀察」新組織內的成員中,除了羅哲斯本人外,全部都是來自兩次聯署班底的人物,例如包括保守黨前外相聶偉敬(Malcolm Rifkind)、工黨前影子外交大臣韋斯特(Catherine West)、自由民主黨前黨魁艾許登(Raddy Ashdown)、上議院議員奥爾敦(Lord David Alton)、御用大律師尼斯(Sir Geoffrey Nice),而尼斯更是参與三次舉動的核心人物。

同一班屢次以極不合理的論點來抨擊香港法治情況的外國人,現在又說要自行組織長期「注視」香港的法治狀况。單憑這一點,不覺事有蹊蹺嗎 ?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必須提高警覺,切勿被外國不當言論所利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