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抗氧化對人體助益大 研究成果國際期刊發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文華)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與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合作8年,透過遺傳工程改變番茄體內合成酶蛋白HMGS的氨基酸組成,增強酶活性約10倍以獲得「超級番茄」,可大幅提升每克番茄果實中494%維他命E含量、169%β-胡蘿蔔素含量、111%番茄紅素含量、210%角鯊烯含量及94%植物甾醇含量,上述成分均對人體健康有益,也可用於化妝品生產,起到抗氧化、保濕等作用,當中前3項成分更屬具高氧化特性的天然產物,長期食用可延緩衰老。相關研究的成果已於國際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發表。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王明福表示,團隊從可食用作物芥菜(印第安芥)中提取合成酶蛋白HMGS的基因,透過基因修飾將HMGS蛋白內的第三百五十九位氨基酸,由絲氨酸轉為丙氨酸。
團隊發現該項基因改變將大大提升合成酶蛋白HMGS的活性約10倍,從而提升植物中各項有益成分的含量。
團隊將改變後的HMGS基因製成「高效植物雙元表達載體」,讓載體與農桿菌混合後,將剪碎的番茄葉片放入載體中培養,讓載體侵染番茄葉片,再利用番茄葉片新生長出來的癒傷組織中發生基因突變的部分,培養出轉基因「超級番茄」株。
基因突變可穩定遺傳
團隊在「超級番茄」株的第二三代果實中,仍可檢測到維他命E、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角鯊烯含量及植物甾醇等對人體有益成分的含量,分別有94%至494%增幅,證明「超級番茄」株的基因突變可穩定遺傳。
增番茄價值 農民收入增
參與研究的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研究員廖攀指出,轉基因「超級番茄」株所得的番茄果實大小、外形與普通番茄果實無異,但對人體有益成分的比例大大提升,未來有望透過該項技術提升番茄中營養成分含量,從而提升番茄價值,農民收入亦可增加。
何時面世 待轉基因接受增
他續說,坊間對轉基因食物有不同說法,「超級番茄」何時能於市面銷售,仍要看市民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教授蔡美蓮指出,並非每個物種都能轉基因成功,因芥菜生長周期短及可食用,因此選擇從芥菜中提取相關基因作基因修飾以快速檢測基因改變後的效果。
她續說,番茄基因轉化技術相對成熟,故選擇將改變後的基因首先應用於番茄而獲得「超級番茄」,團隊未來亦會研究將相關基因改變應用於其他植物或蔬菜上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