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5月,南方、東方紅等粵劇團深入廣州一些工廠,開展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文藝宣傳。10月,廣東省代表團赴北京參加文化部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文化部副部長周揚在《改革和發展民族戲曲藝術》的大會總結報告中,批評粵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染上商業化、買辦化的惡劣風氣」。
年底,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宣傳部成立「參加全國戲曲會演傳達學習委員會」,負責領導粵劇界的傳達學習。翌年4月,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傳達學習總結大會在廣州舉行,會上宣佈成立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簡稱戲改會),由丁波擔任主任,李門、黃寧嬰等任副主任。到了5月,戲改會成立了由白駒榮、黃寧嬰、李門、羅品超等43名藝人和戲改幹部組成的「選訂粵劇劇碼小組」,該小組發動藝人匯集挑選粵劇舊有劇本,在此基礎上選訂出「1953年下半年省、市粵劇(古裝)上演劇碼名單」,共有長短劇碼280個。
1956年4月底至5月下旬,廣東粵劇團赴北京演出。5月19日,中國戲劇家協會為廣東粵劇團在北京的演出召開座談會,文化部副部長夏衍、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和首都文藝界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出席。座談會肯定粵劇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後的改革成績,認為《搜書院》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同年8月下旬,廣東省民間職業劇團登記工作基本結束。廣州市的珠江、永光明、新世界、東方紅、南方、太陽升、冠南華、光華8個民間職業粵劇團轉為地方國營劇團。翌年1月,廣東粵劇團總團成立。
1957年底,廣東省文藝界開始進行整風學習,當年支持過《山東響馬》的戲改幹部、編劇、演員被迫作「檢查交代」,戲改會領導幹部丁波、李門、黃寧嬰等被處分。受反右派鬥爭擴大化影響,一些粵劇編劇和戲改幹部被錯為「右派分子」。
1958年4月,廣東粵劇總團與廣州粵劇團合併,成立廣東省粵劇團,設三個演出團和一個試驗隊,由廣州市文化局領導。6月13日至7月15日,文化部在北京召開戲曲表現現代生活座談會,確定「以現代劇碼為綱」為戲曲工作方針。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