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香港電台紀錄片《大鑼大鼓新戲派》 繼承父衣缽 梁煒康勇於嘗試創新

2018-01-16
■梁煒康既是粵劇演員,同時兼任粵劇燈光設計及舞台監督工作。■梁煒康既是粵劇演員,同時兼任粵劇燈光設計及舞台監督工作。

在粵劇創作路上,黎耀威有志同道合的好友同行,共同領略箇中的苦與樂。已故名伶梁漢威之子──梁煒康,既是粵劇演員,亦從事燈光設計與舞台監督工作。早在70年代,梁漢威不斷探索粵劇新方向,其所創辦的「漢風粵劇團」,對戲服、道具、佈景及音樂等方面作出多種嘗試,是近代粵劇改革的標誌性人物。梁煒康受到父親啟發,踏上創作之路。2017年,「吾識大戲」上演《忽必烈大帝》一劇,他希望透過音樂旋律去營造更優質的演出效果,於是從父親昔日的音樂創作中吸取靈感,製成新譜,為此劇添上新姿彩。

「小時候,爸爸總是放膽讓我嘗試,讓我自己練功練唱,背熟劇本便去演出。當演出時發現問題,他先要我想清楚,想不通才去尋求意見和解決方法,他就是這樣教我的。」梁煒康認為「創新」沒有對錯之分,但必須勇於嘗試,更要堅持,只有自己才感受到這段創作路途正確與否。

與黎耀威組成「吾識大戲」

黎耀威和梁煒康演出不斷,但仍然組成「吾識大戲」,以創作和改編舊戲為創團方針。「大膽來說,成立劇團只因我們理念相近,有了所屬的平台,就能夠有更大的自由度去製作演出,這裡是我們的創作樂園。」成立劇團固非容易,他們並沒有投資者支持,亦甚少申請政府資助,主要演出經費都是靠參演其他劇團的酬金來維持,但梁煒康認為他們不求收入,只求享受過程。

有老一輩的觀眾習慣欣賞傳統劇目,對創新表示抗拒,黎耀威認為創新與傳統能夠相互並存,只要在傳統中找到優良元素,再用獨特的方式呈現,便能激起火花。以《忽必烈大帝》為例,他將傳統南派的硬橋硬馬結合重新設計的鑼鼓與音樂;在劇本上,嘗試從歷史中探討人性,這類題材或能配合時代,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我們並非刻意將粵劇改頭換面,只是在觀眾可接受的空間內,把表演方法、音樂及舞台設計作出新改動。」梁煒康補充說。

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