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緣聚香江 中聯辦員工之窗】一個值得永遠懷念的人

2018-01-25
■鄧澤棠與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張丹丹供圖■鄧澤棠與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張丹丹供圖

--記香港海港運輸業總工會原副主席鄧澤棠先生

廣聯部 張丹丹

棠叔去年10月26日走了,享年87歲。得知噩耗,我不敢相信。去年7月我們還見了一面。他看上去有些消瘦,未說患病。萬萬沒有想到病魔竟如此兇險,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奪走了他老人家的生命。告別式於去年11月21、22日舉行,我和同事特地申請了因私赴港,一定要好好送他老人家最後一程。看到他消瘦、安詳的遺容,我不禁淚水盈眶,往事歷歷......

1992年起,廣聯部承擔了與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大崀鎮掛u扶貧的任務,我部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幫助建設了小水電站工程,引進了板栗樹種,資助貧困農戶,幫助他們提高生產致富能力;另一方面與香港各界社團、人士溝通聯絡,穿針引線,引薦他們到陽山參與扶貧和希望工程,協助落實相關事宜。當年我所在的辦公室承擔了扶貧聯絡的具體工作,我因此與棠叔等一批愛國愛港人士相識結緣,並隨部領導多次陪同他們到訪陽山。

在中聯辦各部門、香港工聯會的大力支持下,工聯會各屬會等愛國社團和人士積極參與到陽山扶貧,他們在陽山新建、擴建希望小學20餘間,資助貧困學生數百名,累計捐資一千多萬元。其中,海港運輸業總工會及屬會在大崀鎮累計捐款建校300多萬元,資助貧困小學生269人、大中專及大學貧困生24人,助學資金共41萬元。其中棠叔個人就資助貧困學生10人,捐助金額20多萬元。

時任海港運輸業總工會副主席的棠叔,是1995年4月首次在我部人員陪同下和20多位工會會員到訪大崀的。他們實地看到原東風小學校舍破舊、鎮政府資金匱乏、不少貧困家庭子女面臨輟學等情況,深為感觸同情,表示回港後將發動會員、家屬及友好人士捐資興建新校舍。從此,幾十元、數百元、數千元、上萬元,涓涓細流在香江匯聚成了愛的河流,源源不斷地流向並滋潤了陽山大崀這塊貧瘠的土地。從此,棠叔也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捐資助學的路程,並堅守了20多年。即使我部1999年與陽山已扶貧脫u,陽山後來也摘除貧困帽子,棠叔依然每年數次奔走在陽山的山道上,建校初期每年從香港往返陽山多達十幾次,20多年共到訪陽山百餘次。那時的交通遠沒有現在便捷,僅單程就需9個多小時,棠叔已年過六旬,體力不如年輕人,其中艱辛不言而喻。但他不辭辛勞,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播種愛心和希望,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帶動並影響了眾多的工友和年輕人。

棠叔不僅注重改善學校的硬體和環境,還特別尊重、愛護教師。每年聖誕節,他都會和同事帶上會員和自己捐助的獎金、衣物等去看望教師,為教師購買自行車、電風扇、投影儀等生活、教學用品,資助貧困教師的子女上學讀書。對貧困學生,他更是傾注了滿腔的愛心,不僅是生活上資助,更關心他們的品德、學業和健康成長,逢年過節常到陽山看望他們,或約在深圳、廣州見面,鼓勵他們好學上進。他充分信任鎮政府和學校的管理,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請扶貧幹部協助督促用好每一筆捐款,不走樣,不拖延。他求實、務實、扎實的工作作風深深教育了我們和大崀鎮的基層幹部。

大崀鄉親和學校師生深知,棠叔等大多數香港愛心人士也是工薪階層,這些捐資都是平日節衣縮食一點一點省下來的。但支持祖國的扶貧事業、希望工程,他們卻毫不猶豫,慷慨解囊。這一次次的到訪,一筆筆的捐款,都被老校長記錄整理了下來,印成了一本紀實錄。它不僅僅是海港工會及各屬會和棠叔等愛心人士捐資助學的真實記錄,也是學校師生和大崀鄉親的感恩紀實,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教育學生與後代永遠銘記感懷香港同胞愛國情懷的寶貴教材。祖國和陽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誠如大崀鎮人民政府的唁函所說:「他為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山區貧困面貌的改變,為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棠叔生前曾被選為廣東省第六屆、第七屆人大代表,獲評清遠市榮譽市民,他當之無愧!

棠叔,您的品德和精神長存,我們永遠懷念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