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象,即意境與表象,就如中國哲學經典《易》所闡述的辯證觀點,獨立卻又互相依存。作為齊白石的再傳弟子的河南南陽畫家蕭四五,既擅長用意筆探索精神上超時空的「境」,又能用工筆細畫花鳥具體形態的「象」,因此作品渾樸而典雅、空靈而沉實。日前,蕭四五就於饒宗頤文化館舉行了一場「境象:蕭四五人文書畫作品巡迴展」,揮毫潑墨闡釋中國傳統人文精神。■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
蕭四五生於南陽,是中原文化的地域邊緣。中國的醫聖、科聖、商聖、智聖皆在此地出生或建立功勳,有厚重的人文傳承傳統。因此,蕭四五的作品總是告訴我們一個具有連續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和人文中國的境象。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價值觀、世界觀被具象抽象為境物和事象。
畫展六個主題「禪意水墨」、「寫意花鳥」、「佛教人物」、「工筆花鳥」、「富貴吉祥」及「國寶熊貓」共60幅作品。技法全面、造詣深厚的他結合工筆與寫意、明與暗、虛與實、靜與動、淡雅與華貴,將「境」與「象」這一看似矛盾、實則又揭秘了世界大道的矛盾命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擅畫佛教題材
在「襌意水墨」的系列中,蕭四五選擇用他最擅長畫的寫意竹子,營造出和禪修佛的境象。竹子虛心有節、不畏霜雪,它獨有的品質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讚頌。蕭四五所畫之竹,竹竿瘦勁挺拔、細而不弱,竹葉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筆下空靈飄逸,簡練樸拙而有莊言之格,清逸風雅而有澄懷之相,表現出禪宗中色與空。除了竹子,他的畫面總有仙鶴流連,與數枝清雅之竹顧盼生情。「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神仙,而不同姿態的仙鶴也就是不同神仙的化身。」蕭四五如是說。偌大的自然天地空間、仙鶴、竹子,加上寫意水墨留有無限遐想的留白,形成一幅出世悟道的奇景。
「佛教人物」的人物畫則承接了蕭四五的佛心。從敦煌壁畫的飛天,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的達摩,從鑒真和尚東渡,到弘一法師的微笑。畫作展示了佛世界的大千曼妙與佛的修行之道。蕭四五謂:「人物畫是近年我的新嘗試,我用它表現中華文明主流之一的漢傳佛教,技法上糅合了潑墨、指墨、小寫意和工筆。」
花鳥畫兼工帶寫
在「寫意花鳥」系列中,蕭四五以中國繪畫傳統的筆墨精神,刻畫出十二種花卉和翎毛表達出十二種美好寓意。「這個系列的作品取法於中國寫意花鳥畫名家詹庚西,也是在傳承當代大寫意畫家李苦禪先生的筆墨精神。在審美情趣上嚴格遵循開宗大師齊白石先生的『似與不似』」。蕭四五如是說。
如果「寫意花鳥」是蕭四五筆下的「意境」,那麼「工筆花鳥」則是他筆下的「具象」。他指出:「比對於中國寫意花鳥畫,中國工筆花鳥畫更容易被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受眾所闡釋,西方藝術有諸多寫實大師,中國藝術則有諸多的工筆大師,以筆墨再現自然世界的生動與妖嬈。」不過,他並不滿足於像西方油畫般如實呈現景物,而是延續了傳統中國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現手法:睹物思人,一葉知秋,愛屋及烏。因此,看到牡丹就有富貴之意,看到雄雞就有大吉大利之意。
蕭四五把寓意相關聯的花卉和翎毛勾勒於同一境象,並寄寓某種美好吉祥的訴求,如牡丹和錦雞一起就是錦繡富貴、牡丹和鴿子一起就是富貴和平。
傳承國畫大師創新精神
齊白石、李苦禪、詹庚西,均是中國美術史上以變革與創新而聞名於世的一代宗師,而蕭四五則在「國寶熊貓」系列繼續了他這些老師的創新精神。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不僅是因為存量稀有,更是因為熊貓是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有「知白守黑」、「太極與八卦」等內涵。蕭四五假借熊貓的憨態可掬,創新性地在畫中講述了三娘教子、大夢誰先覺、慈母手中線等中國傳統文化典故,趣味盎然。
蕭四五,今年剛好四十歲。四十而不惑。中國在經歷了四十年奇蹟般的經濟發展之後,大國人文也被提上新時代壯闊而遼遠的畫案。
蕭四五,河南南陽人,現居北京,中國國家畫院詹庚西藝術工作室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現任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洛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杭州墨舞書院院長、杭州四五易經研究院院長、杭州四五美術館館長。蕭四五先生自幼愛好書畫,早年遊學中州,問道吳越,所見甚廣,後參名師於京城,有幸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花鳥畫大師詹庚西先生收為入室弟子,苦修兩年。詹庚西先生是李可染先生弟子,而李可染又是齊白石弟子。因此,蕭四五先生是齊白石先生的再傳弟子。
2004年作品《水鄉韻》入選「上海-台灣美術家雙年展」;2006年參加「魅力中國青年書畫家邀請展」,作品《地裳》入展並獲銀獎;2008年北京宋莊參加「傳統當代書畫展」,部分作品被台灣收藏家收藏;2009年5月參加「墨舞中原--實力派美術家聯展」,系列作品《竹林隱賢圖》獲取金獎;2011年作品《石門山水群景圖》部分作品被美國、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多地收藏家收藏。2014年12月在河南省美術館舉辦「世外.蕭四五水墨作品展」,2015年9月入中國國家畫院詹庚西工作室高級研修班,主攻寫意花鳥畫;2016年6月獲聘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洛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2017年8月被評為海峽兩岸中華非物質文化交流使者、中國國家畫院詹庚西工作室交流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