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現新種螢火蟲 命名「鄭凱甄」褒捐肝

2018-02-24
■今次本港發現的怪眼螢是源自野外活體,同樣是雌性成蟲活體,並在晚上發出顯眼的光芒。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 Zookeys■今次本港發現的怪眼螢是源自野外活體,同樣是雌性成蟲活體,並在晚上發出顯眼的光芒。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 Zookeys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尹妮) 香港昆蟲學者饒戈及台灣昆蟲學者鄭明倫,在最新一期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發表文章,在香港發現去年5月被確認為新品種螢火蟲的「怪眼螢」(Oculogryphus)。文章表示,為表揚鄭凱甄去年主動捐肝,拯救素未謀面的急性肝衰竭女病人鄧桂思,決定以鄭凱甄的名字命名,取名為「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當中「chenghoiyanae」 由 「Cheng Hoi Yan」轉為拉丁文而成,中譯名為「鄭凱甄怪眼螢」,成為全世界2,000多種螢火蟲當中,首隻以香港人姓名命名的品種。

文章表示,以往發現的三種怪眼螢,是描述自博物館內的舊螢火蟲標本,而且是雄性,而在今次本港發現的怪眼螢是源自野外活體,同樣是雌性成蟲活體,並在晚上發出顯眼的光芒。

自身及紫外光照射下均發光

文章續指,鄭凱甄怪眼螢是第一隻發現同時具備自身發光及在紫外光照射下全身發出熒光的螢火蟲,形容在陸生動物品種來說是十分罕見。因為陸生動物品種多是自身發光,或在紫外光照射下全身發光,通常只會分開出現,難得兩者綜合在一起。

至於發光部位,則在雌性成蟲腹部第七節的側面出現,發光時間約在日落後45分鐘開始,而確實發現「chenghoiyanae」的時間在去年5月5日的晚上8時10分。

在使用UVA (365-375 nm, min mW 15)去照此雌性成蟲時,整個身體會發現藍綠色的熒光(blue-green light throughout the body);而證實死亡的怪眼螢炎蟲,在同一比例的UVA下,都發現少量的熒光。雄性怪眼螢火蟲同樣錄得藍綠色的熒光,只限於其放大的複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