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兩會建言】善用飛地模式 粵建港人社區

2018-03-13

隨茷陞咫斷發展,香港近年地少人多的問題越趨嚴重,令許多市民難以安居樂業。雖然特區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以增加房屋土地供應,並設立更多優質的社區設施,但由於種種原因,社區用地不足的問題仍然困擾茬多香港市民。

鄰近香港的澳門同樣面對社區用地不足的問題,但澳門和珠海早在幾年前已經將飛地的概念引入公共服務領域。澳門大學從2013年起,向珠海租借橫琴島內1.0926平方公里土地作為新校區。新校區的面積比原校區大20倍,成為一塊飛地。這個橫琴模式是制度上的一項創新,十分值得參考。

若能在廣東省內建立香港人為主的社區,一方面可解決香港地少人多和居住環境擠迫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加快讓香港人融入內地,推動當地城市的發展。與此同時,先行先試的做法提供了以制度創新和思維創新解決老大難社會問題的實例,並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中一個合作示範項目,為將來珠三角乃至於全國各地的區域發展策略提供極為寶貴的參考。

就此,民建聯在兩會上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點,在鄰近香港的廣東省城市,如珠海、中山及惠州等,提供大量社區用地以設立多個「香港村」,在內興建大量房屋給予香港人居住。

第二點,「香港村」主要作為居住用途,應配備相關配套包括社區及休閒娛樂設施,例如商場、街市、戲院、圖書館、醫院、公園及公共泳池等。

第三點,加強協調,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框架內,建設相關的接駁交通網絡及行車安排,以便利居民往來「香港村」和其他地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