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翠袖乾坤】用手吃

2018-04-03
■電影《持家小木蘭》的劇照,來自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手冊。■電影《持家小木蘭》的劇照,來自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手冊。

伍淑賢

有次在芝加哥,跟來自新加坡和埃塞俄比亞的兩個女生吃飯,點了雜豆雞肉飯和naan薄餅。新加坡女生是馬拉裔回教徒,吃到一半突然放下餐具,改用手吃,說好味點,另一女生也開始用手吃。

埃塞俄比亞女孩沒宗教信仰,父母在美國做生意,她常去加州短住,言行跟美國中產少女毫無分別,但她「手吃」也非常嫻熟。當時我覺得她倆都很美。

今年國際電影節看了套叫《持家小木蘭》(The Breadwinner)的動畫電影,改編自加拿大作家Deborah Ellis小說,講塔利班政權下阿富汗一個小女孩帕瓦娜,本來教書的父親因打仗沒了條腿,有天更無端給抓去坐牢,家中媽媽和待嫁姐姐雖是成年人,但女人都不准離家半步,莫說出去工作,連去門外那口井打水也不可以。沒父親主持家計,米缸漸空,如何是好?帕瓦娜於是把長髮一剪,化成小男孩去市集打散工,勉強撐起頭家,就此展開亂世成長的故事。記得有場戲,講父親仍在家時,一家人共享一碟灑了幾粒葡萄乾的米飯,就是用手吃,帕瓦娜還因為挑吃葡萄乾給姐姐說了幾句。

單一文化的港人,如在餐廳見人突然用手吃飯,必會白眼甚至拍片放上網。但看資料,「手吃」其實源遠流長,像回教世界就有整套用手進食的禮儀和背後的宗教思想;又吃前吃後必洗手,且要用右手三隻手指,把食物捏成一小口一小口(Morsel)放進嘴裡。時下有些說法也有意思,像說用手吃因較慢,較易飽,減少肥胖甚至患上糖尿病機率云云;又謂人的手指和掌心有種益菌,連食物吃下對身體有好處,不知是真是假。

西化的都市人對「手吃」有戒心,主要是怕不衛生。但想想,餐廳餐具何嘗不滿佈細菌?且我們吃飯前未必人人會洗手,相比認真潔手後才「手吃」的,誰較衛生也難說。然而港人幾R一湯,且愈來愈少吃米飯的飲食習慣,「手吃」確有困難。其實用手吃某些食物的確較痛快,像雞脾、漢堡包和橙,用刀叉吃就是不夠滋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