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防波堤質量優良 漲潮照片現錯覺

2018-04-05
■陳越表示,防波堤上所用的部件,因滿足其功能需要而設計成如此形狀,並非「被沖散」。 受訪者供圖■陳越表示,防波堤上所用的部件,因滿足其功能需要而設計成如此形狀,並非「被沖散」。 受訪者供圖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否認「被沖散」 颱風「天鴿」吹襲亦無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近日有香港傳媒發佈「港珠澳大橋防波堤被海浪沖散」的報道,引起輿論關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昨日正面回應時稱該報道失實,疑似被海水沖散的人工島部件,實為該「扭工字塊」(混凝土弱波石)部件在高潮位時在水面以下,才導致平面所拍攝照片出現「錯覺」。而被誤傳「海浪沖散」的兩個部位,經過長期的觀測、分析以及「天鴿」颱風襲擊後的觀測,並無受到任何影響,完全滿足相關規範規定及設計要求。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辦主任陳越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港珠澳大橋已經完全具備通車條件。

近日,一張由無人機航拍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照片引起爭議,人工島連接海底隧道一端的防波堤段比較參差不齊,被媒體解讀為「人工島防波堤被沖散」。聽到此消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辦主任陳越感到哭笑不得。他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防波堤上所用的部件,因滿足其功能需要而設計成如此形狀,而並非「被沖散」。而且拍攝網友並非工程類專業人士,只憑其主觀印象判斷防波堤被沖散並不可靠。對部分香港工程師的解讀言論,陳越表示,香港沒有參與到設計和施工,可能對情況了解不深。

受限橋面標高 弱波石隨機放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也澄清表示,媒體發佈照片的所示部位分別為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東人工島的島橋結合部及島隧結合部。因受橋面標高限制,避免上部結構受到波浪力作用而影響結構安全,因此橋頭橋台下部「扭工字塊」原設計標高為水面以下,並按規範要求採取隨機擺放。在海水高潮位時,「扭工字塊」就在水面以下,這就是該照片拍到部件有空隙的原因。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結構和質量經得起檢驗。」管理局稱,承包人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現場施工並經監理驗收合格,完全滿足防護、消浪等設計及使用功能要求。管理局表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經過6年前期工作、8年艱苦卓絕的建設,已於今年2月順利通過了交工驗收。經質檢部門檢測、荷載試驗,大橋工程質量優良。

投入大施工嚴 已具通車條件

陳越表示,港珠澳大橋背後有大量科研人員提供技術和專項研究成果支撐。他透露一組數據,大橋自2003年前期工作開始至今,國家先後共組織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累計投入近5億元(人民幣,下同)。「一般項目是非常難獲得5億元的投入。政府對大橋工程下達的指標非常苛刻,水下部分工程標準還細緻到35毫米。」陳越稱,大橋已經具備通車條件,具體通車日期還有待落實。他還稱,今年港珠澳大橋將從建設轉為運營,為大灣區發展提供融合發展的引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