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公私合營新招 開發農地起屋

2018-04-15
■「新公私營合作模式」建議用公帑開拓基建交通,鼓勵私人發展商釋放農地儲備,加速建屋。■「新公私營合作模式」建議用公帑開拓基建交通,鼓勵私人發展商釋放農地儲備,加速建屋。

專責組倡公帑拓基建交通 鼓勵私人發展商勾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本月底將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進行公眾諮詢。小組主席黃遠輝提出,選項中包括以「新公私營合作模式」增加土地來源,建議用公帑設立交通基建,提供誘因予私人發展商改劃土地,但要確保取回等值的包括「首置盤」的公營房屋,以達至雙贏。有商界人士表示,商會過去亦曾提出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農地,認為可以縮短開發時間,同時可增加公屋供應。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半年共13次會議討論後,擬定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初步暫定於4月26日至9月25日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土地選項中包括以「新公私營合作模式」善用發展商手上的農地儲備,建議可用公帑設立交通基建,提供誘因予私人發展商改劃土地。

黃遠輝表示,以往發展商想在農地興建住宅,往往因為沒有交通基建而無法改劃,如用公帑興建基建,可以令發展商獲城規會批准,改劃手上的農地儲備。

政府取回與基建等值公營房屋

黃遠輝估計,現時私人發展商手上農地儲備不少於1,000公頃,具一定土地潛力,但明白到社會上必然仍有官商勾結的疑慮,若要推行有關建議,須成立一個獨立機制解決社會的疑慮。

同時,他建議要確保取回等值的公營房屋,包括首置上車盤、居屋、「綠置居」或出租公屋,以達至雙贏,數量多少則由獨立於政府以外的機制處理,而且發展商要補足地價。而交通基建設施亦不會只惠及一個地盤。

黃遠輝續說,香港今天的房屋困局源於過去一段時間沒有開拓土地,如不希望重複今天局面,應思考是否為下一代籌謀土地供應,若以未來30年需要作估算,香港現時土地短缺最少達1,200公頃。

他強調沒有單一選項可解決所有問題,希望小組可整理每個選項的利弊,技術挑戰如何克服、土地潛力以及土地何時能供應等。

他又提到,現時城規會只完成約110個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請,期望在完成全數共220個申請後,可提供30萬個單位,以應付現時需求。

商界指新構思有助緩解土地荒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表示,商會過去曾提出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農地,認為可以令發展商縮短開發時間,同時可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他指現時有不少地產商發展農地,但需時可長達十多年,若由政府作公私營合作開發,可大規模發展農地儲備,短期解決土地荒,提供價錢較便宜的單位,讓市民盡快上樓,而補地價的收入可用作興建基建。

不過,有團體擔心黃遠輝的建議會為公眾諮詢定下前設。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昨日發表聲明,稱社會上對土地供應選項的資料仍未有足夠掌握,政府應主動提出有關諮詢的內容,鼓勵市民提交意見,而非於大辯論前作出建議,質疑黃遠輝的建議是變相為地產商「抬轎」,「發展市民無法負擔的豪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