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財政預算案系列(下)
大灣區帶來好的發展機遇,本地劇團可到大灣區甚至內地其他城市演出,有發揮機會就是增強了香港的軟實力。然而大前提是我們必須要有代表香港的優秀作品輸出,才可談交流。對於今年財政預算案所提出的政策,撥款總共約有七億支持藝團,有業界人士認為措施未能對症下藥。他們認為有撥款總有好處,但錢不是癥結所在。究竟問題癥結在哪裡?接受採訪的業界人士指歸根到底是制度問題,文化政策未能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及藝發局未能有效發揮職能。他們同時也對政府施政有期望, 冀善用資源輔助藝團,製作精品輸出軟實力。
目前香港藝團「瓶頸」生存,藝術家盼長遠文化政策,助本港增強軟實力,他們認為政府應該當一個推手,制定適當及長遠的文化政策,讓無論是大型藝團,還是中小型藝團,都能持續發展下去。只有令本地藝術發展百花齊放,讓本地精品作品走到其他地方交流,才是增強本港軟實力的致勝之道。■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沒有精品製作,我們憑什麼交流?」有受訪者反問香港文匯報記者。只重視交流,卻不重視作品好壞,那是本末倒置。有好作品我們才有資格談交流。每當談起香港的劇團生存狀況,總離不開「資助」、「場地」這些關鍵詞,今次與幾位從事戲劇工作的業內人士談話,當然亦不例外。記者訪問了四位不同背景的行政或藝術總監,有來自大團,有來自中小型團,亦有曾任職大團現在任職中小團,他們均不約而同提到現時香港藝團面臨狀況,就是資金不足的問題,再引申下去,就涉及到一連串的文化政策。
劇團低薪難留住人才
中小型藝團演戲家族現時申請藝發局的三年資助計劃,每年領取一百二十萬資助。Mandy指出,數年來資助金額未有增幅,追不上通脹,「資助金額無增長,變相劇團被凍薪,連基本的人才都流失,更不要說拓展劇團。」「但錢永遠不夠?」記者問。對此,Mandy答道:「那便要有數字根據,上年的通脹率是百分之三點幾,若果連續三年無增長,其實就變相扣減人工,連基本的營運都有困難。」她續指,現時藝發局批予演戲家族的資助主要用在行政資助上,包括成員薪金,她表示,若果資助未有增加,變相未能相應提高薪金,「無人工加,又如何留住人才呢?」
在香港,不同行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工會,為行業發聲及謀福利。「但香港連一個文化組織的工會都沒有。」Mandy說。「我們會擔心巴士司機罷工,因為市民不能不搭巴士。社會不能沒有律師,因為他們的工作與整個社會運作掛u。但明天若整個戲劇界消失,對香港人來說有問題嗎?」她問道。在Mandy看來,香港的文化行業未受重視,演藝人員地位低,缺乏薪酬指引,亦無相關法例保障。
「我們的行業沒有薪酬指引,無受最低工資保障,若果我們的薪金低於最低工資水平,亦完全用不到相關法例控告對方。」Mandy說。她續稱,像歐美,他們會有周薪制,像內地,都是rehearsal hour(綵排時間)和performance hour(表演時間)分開計。Mandy是「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的成員之一,她表示近期與不同持份者提過相關問題,但未獲跟進。有意見認為若跟薪酬指引,會增加製作成本,但Mandy強調她的切入點是當整個行業無一個保障時,這個行業又會幾受香港人尊重?
梁國城指欠具膽識決策者
有受訪者認為,有適合的政策支援固然重要,但委派何人去制定政策,而政策制定者又是否有長遠的目光及思維去制定措施才是重點所在。梁國城曾任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現為香港舞劇團藝術總監,做過大團,現在則做中小藝團,在他看來,如何訂立藝術發展的制度和善用資源輔助發展是一大學問。他憶述當時仍任職香港舞蹈團時,曾有一個搞「二團」的想法,意即一團在內地演出,另一團則在香港演出。在他看來,劇團要走出去,才會出名。「但現時的運行模式卻是政府畀錢,幾百萬,走一場,然後就回港演出。幾百萬做一兩場,政府蠵就係咁用。」他說。在他看來,現時最大的弊端是:「如何做決定,無人階D意,大家都避得就避。」
盼藝發局有效發揮職能
而在Mandy看來,政府在制定財政預算案時,未有關注或了解香港現時最基本的藝術生態訴求為何。「有幾多官員會去睇香港藝團的作品?」她反問。並表示中小型藝團有五六年時間都在「瓶頸」中發展,核心問題在於資源分配不均及藝發局未能有效發揮職能。她表示:「九大藝團坐擁最多資源,當然我不是說他們做得不好,但在資源分配如此不均的情況下,中小藝團冀藉好的表演拓展,也缺資源。其次,香港亦沒有相關部門留意中小藝團整體發展,藝發局負責中小藝團的發展,但其架構上屬民政事務局,每年手握的資金就因應每年民政事務局的撥款,但撥款數目之少也不用言明。」
對於藝發局的架構,現拉闊劇團藝術總監、曾任藝發局審批員的梁永能亦表示,藝發局每年僅獲得民政事務局極有限的撥款,民政事務局只當其是一個項目,每年撥少少錢,就算是成立一個局。「多年來,藝發局發展過什麼?真正的藝發局應該是獨立的。」他說。
面對中小藝團所說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陳健彬認為大中小型藝團應該一起共榮,他表示希望政府在投資文化藝術發展方面可以「增大個餅」,「香港整體的GDP只有百分之一投放在文化藝術發展上,如果可增至百分之二,情況又不一樣了。」他說。至於梁國城認為九大藝團畢竟是政府自己「養」的團,撥款資助是正常之舉,但他認為藝術發展應是百花齊放,若多分配資源予中小型藝團,就會令藝術發展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