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新
適逢兩會赴京津
驚蟄一來萬物欣
華夏風雲方際會
香江才俊正青春
相邀北上尋機遇
且待他年報捷音
斗轉星移多少事
期期不忘是初心
今年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當天,北京芳草地舉行了一場青年座談會。65名「港青追夢神州之旅」參訪團成員,與30餘名在北大、清華就讀的港籍大學生,十幾名出席全國兩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為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座談會吸引了20餘家港澳、內地和國外媒體,報紙、電視、網絡爭相報道和評論,一時成為熱議。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在會上講的一個觀點引起高度關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能只是政府和商界的融入,廣大青年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
的確,青年的融入,既有實際價值,也有象徵意義。想當年,改革開放大潮初起,深圳特區應運而生。從羅湖橋北上的年輕港客,帶去的不僅僅是資金,也帶去了觀念和風尚。甚至他們的虒芊A墨鏡西裝喇叭褲,一度成為開放和時髦的標誌。港人抓住內地改革開放的機遇,利用國家對外資外商的政策優惠,跨過深圳河,到神州大地發展,成為40年來沒有中斷的一道流動風景線。北上港人大致分為三批:一是地產商,隨茪漲a資產大幅增值,賺得盆滿缽滿;二是實業家,利用內地廉價勞動力開辦紡織廠、玩具廠、紙板廠、沙發廠等等,也卓有成就;三是專業人士,發揮自身特長,提供專業服務,創新創意創業,在相關領域已嶄露頭角。
如今,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標誌的大開放格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標誌的區域戰略,以「創新型國家」建設為標誌的未來走向,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新的寶貴機遇。不過,這個機遇是動態的。國家和香港都站在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座標點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習以為常的資本、技術、管理單向輸出輸入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融合的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
時代變了,遊戲規則變了,參與角色也得變。最近看到一份《深圳市未來產業發展思路》的材料,觸動很大。過往的一些重要產業,如旅遊、地產、來料加工等,完全沒有提及。通篇都是新業態,比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節能環保;四大未來產業: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機器人及智能設備,等等。雖然其中很多內容我沒有深想,但感覺到一個全新的深圳正撲面而來。
香港的情況如何?香港具備很多傳統優勢,但這些優勢怎樣才能注入產業發展,推動產業提升,似乎還在摸索之中。樓價高企,股市繁榮,空氣清新,創造活力則明顯不足。種種跡象表明,這裡彷彿更適合有錢的「寓公」和「職業革命者」生活,不適合奮鬥中的年輕人。
引一段網絡上的話來說明香港的「寓公」現象:「香港是一個有錢人扎堆把持話語權的地方,建立起了非常穩固的政策制度、產權制度來保障各種有錢人的權益不受損失。這樣的地方一定不適合逆襲,但是很適合有錢人養老,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有點錢的人都期望來到香港。說白了,年輕人求新求變,老年人求穩求好,僅此而已。」至於「職業革命者」,是一個形象化的說法。他們以「革命」為職業,卻並不在意「革命」的結果,而是「革命」的過程,在香港通常被稱作「民主派」或「反對派」。為了方便說明問題,不妨再引一段網文:從邏輯上看,所謂「民主派」根本不是也沒有動機去追求民主,而是利用追求民主的群眾力量吸納選票。久而久之,他們已經成了「冇普選」的既得利益者。為了保持「爭民主」的政治力量道德光環,他們絕不會讓香港有民主。這也解釋了為何有時大家覺得他們表現「怪怪的」。
基於特殊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原因,多數香港人生於斯長於斯,離開香港,似乎就無處可去。不少人蝸居在三四十平方米的公屋裡,一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依靠政府的福利體系過日子。看不到前途,所有的怨氣都會出來,而由於認知局限,他們壓根兒不知道是什麼造成這個樣子,便簡單地把怨氣發洩到社會上。不斷滋生的怨氣,相對完備的福利安排,成熟的法治環境,造就了「職業革命者」的土壤。
那麼,沒有資格做「寓公」,也不願意做「職業革命者」的年輕人,出路何在呢?答案愈來愈呼之欲出:北上神州,打通各種物理和心理上的區隔,以內地巨大的縱深,開創一片新天地。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有些問題,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是無解的,一旦騰挪的空間足夠大,就壓根兒不是什麼問題了。
「港青追夢神州之旅」參訪團由一批近年來在內地發展、事業初成的香港青年才俊組成。其中,既有順豐快遞的王衛、雲洲智能的張雲飛等大咖,也有迷你倉、「港你知」等小創業者。出席座談會前,一行人還參觀了「英雄互娛」、「滴滴出行」等互聯網企業,隨後又走訪了京津地區的一些高新產業開發區。三天行程,內容豐富,中間恰逢「驚蟄」,正是萬物復甦的節氣!唯願這批先行者,成為一縷縷清風,慢慢吹散維港上空的霧霾;成為一粒粒種子,為更多的香港青年生長出希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