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巧妙模仿 缺乏反省

2018-04-21

葉輝

話說柬埔寨前領導人波爾布特(Potentielle)在巴黎接受教育,由是成為法國詩人魏爾倫(Verlaine)象徵主義詩歌的崇拜者;而俄國馬克思主義啟動一場激進的審美運動,但蘇聯的暴君詩人卻非常保守,斯大林(Joseph Stalin)在年輕時,曾以格魯吉亞語寫詩,在他受訓的東正教神學院卻遭受禁止。

評論家葉夫根尼(Evgeny Dobrenk)有此說法,斯大林詩歌特點為巧妙模仿,缺乏自我反省,詩歌雕飾優雅,卻媚俗又充斥自然主義的陳腔濫調:「蒼穹之下,夜鶯在林中啼叫」,因靈魂被「夜幕中的黑森林」所折磨,詩倒很真誠:「切記復切記,切記此真理:/被壓迫的人,倒地難直立,/也能振臂起,躍登神聖地,/——只要希望在,希望出奇跡。」

《這片土地上》(Over This Land)寫藝術家向民眾獻上具有啟示的樂章:「此聲警萬眾,/頑石也甦醒;/眾生聞此聲,/黑暗變光明」;但卻沒有被他試圖解放的人所認同:「暴民在被流放之前,裝好一艘載滿毒藥的船隻」;在他後來的詩作中,以歌唱者身份重新出現,「因為農民的苦難讓他流淚」,他有先見之明,在每個格魯吉亞人的心中豎立一座紀念碑;他的詩歌匿名出版,在著名文學雜誌中發表,並被選為格魯吉亞(Georgian)古典文學的典範。

即使斯大林的傳記作者讚揚他的詩歌,塞巴蒙特菲奧爾(Simon Sebag-Montefiore)寫道:「其美在於節奏和語言」;瑟維斯(Robert Service)則稱之具有「眾人認可的語言純度」;修飾之美及英雄姿態將重現斯大林所倡導的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並反對實驗性的現代主義先鋒派。

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將官僚主義與浪漫主義互相結合,作為克格勃的領導人,他在給妻子寫情詩的同時,迫害異見人士且粉碎匈牙利人起義;烏茲別克詩人伊斯梅洛夫(Hamid Ismailov)講述一則安德羅波夫的軼事:他的講演稿撰寫人給他發生日賀卡,其中他開玩笑說權力腐蝕人民,安德羅波夫卻以令人不寒而慄的詩句回應:「頑童信口斷言:/『權力腐蝕了人。』/鴻儒奉為經典,照此人云亦云。/(旁白)居然無人解得/是人腐蝕權力。」

「波斯尼亞屠夫」卡拉季奇(Radovan Karadzic)被判定犯有種族滅絕罪,1992年英國BBC紀錄片拍攝到卡拉季奇與俄羅斯民族主義詩人利莫諾弗(Eduard Limonov)會面,卡拉季奇在會面之時朗誦一首暴力預言詩,利莫諾弗則將一排子彈發射到下面的山谷中,卡拉季奇聲稱他幾年前已預測到會爆發戰爭,寫於1971年的詩歌《薩拉熱窩》有此說法:「兵燹漫天焚,/城郭無餘生,/哀哀呻復吟,/刀矛何足論。」

斯洛文尼亞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對此有所批判,指出卡拉季奇為「詩情加武力情結」的關鍵人物,此等詩人強調民族主義的文學經典,特別是尼亞高斯(Petar Petrović-Njegoš)的史詩《高山花圈》(Mountain Wreath),此詩主張以穆斯林的血為塞族人洗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