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心康理得】愈幫人 愈快樂

2018-04-30

無論是家中父母或學校老師,自小教導我們助人為快樂之本,及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相信很少人反對這些老生常談,但較少人討論助人會否令人快樂呢?根據近代正向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這些道理有一定科學根據。

該實驗要求參加者每周幫別人做5件事,為期6周,分兩組進行。A組能選擇在一周內任何時候幫助人;B組則只能在一周內某天幫助人。助人內容不限,大小均可。受助者可以是同一人或不同的人,也可選擇知不知道由誰提供協助。參加者每逢周末便要記錄過去一周的助人行為,如捐血及探訪老人院等。

單日5次助人 快樂指數躍升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完成6周實驗後,快樂指數顯著提升。研究員解釋,人在幫助別人時,更能意識自己擁有幸福,或在助人過程中,體會別人的需要、不幸及困難,從而暫時忘記個人問題。研究員續指,助人也許改變自我觀感,例如覺得自己富有同情心,遂自我感覺良好,並理解別人遭遇困難,可能實屬不幸,未必是過失所致,因此對別人更仁慈。

更有趣是,B組的快樂指數獲得明顯提升,A組則沒有。筆者估計,多數人每天也會做一項微小的助人行動,可能不太在意,因此若要從助人獲得快樂,不時改變幫助對象及方法,有助保持新鮮感,從而獲得顯著的快樂指數。

顧及受助者尊嚴

最後,如何助人需要花些心思。筆者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位長者在街角賣菜,但菜看來品質欠佳,根本無人問津,一對母女卻買了五斤菜,讓老人喜出望外。然而,當這位母親回家後,卻把菜丟掉。於是,小女兒問她剛才為何買這些菜。母親回答說:「如果直接把錢給老人,他雖然有錢,卻少了自尊。如我向他買菜,他既有錢也有自尊了」。■香港心理壎芛|委員黃雄基(職業治療師)

輔導服務︰3583 1196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