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中文視野】撥亂反正 走出困境

2018-05-04

流行歌曲《存在》開首兩句歌詞:「多少人走茷o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茷o如同死去。」揭示人存在的顛倒相,和人存在的困惑。如何撥亂反正,走出困境呢?那是人存在的覺醒問題。在東西方文學和文化裡有不少譬喻,揭示這個問題。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章,借蘇格拉底與格勞孔的對話,描繪困茈}犯的洞穴。囚犯自小在洞穴裡面受鐵鏈鎖住脖子與大腿,只能終日面向漆黑的牆壁,不能回過頭來向茯}口,甚至看不到其他囚犯的面容,因為他們連脖子都不能轉動。

通向洞口的,卻是條寬闊的大路。靠近洞口,有根巨大的火把點亮照射茯}內。火把附近有一道矮牆,矮牆四周則經常有人拿茠垂~在走動。火把將矮牆的人影投射到洞壁上,眾囚犯就常常推測牆壁上人影往來時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看虒g常重複出現的情景,分析出不同的結果來。

蘇格拉底設想,如果某個囚犯的鎖鏈斷開了,他獲得自由,能回頭看個究竟。這個囚犯會由認識牆上的陰影,到認識陰影所代表的實物,了解比陰影更真實的物件。甚至最後走出了山洞,看到洞外的太陽和種種真實的景物。這個囚犯的眼睛一定非常辛苦,因為改變舊有的習慣,必須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

問題是,獲得了這些知識,他會走回洞穴,把一切真相向洞內囚犯說個明白嗎?有沒有囚犯會相信他呢?就算這個囚犯願意回到洞穴去,跟眾囚犯再一起,學茈L們分析牆上的影子,然後想帶領他們離開,讓他們認識真實世界,帶他們走出顛倒和困惑,這樣會不會反倒冒犯了那個受到稱譽、地位崇高,一直在洞中分析影子而聞名的領袖呢?曾經滄海,看過光明和真實,再一次來到黑暗之處,覺醒者會安於黑暗之中嗎?其他囚犯已然身在局中,更難走出局外。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提出鐵屋子的困境,假想有一間鐵屋子,沒有窗戶,怎樣也弄不破,沒法逃離。屋裡有很多熟睡的人,被困當中,就要昏死過去,但是由熟睡至死去,並不感到死亡的悲哀。你現在是一個身在鐵屋中清醒的人,大嚷茈s醒了幾個昏睡的人,這幾個人必然會受到迫近死亡的痛苦,如果注定沒有希望,這大吵大嚷對得起這些人嗎?如果注定是有希望的,這幾個人既然起來了,總有辦法可以逃離這間鐵屋吧。

鐵屋與洞穴,同樣指涉一個很難突破的困境,而覺醒者身處困境之中,如何說服受困的人,離開困境呢?特別是受困者已習慣了在困境之中,沒有想到離開,離開困境反成為受困者的負擔。受困者要放棄原有的位置,改變既定的生活和思維模式,並不容易。■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高級講師 梁萬如博士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