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災民留心理陰影 心理輔導助「重生」

2018-05-1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四川大地震明天將踏入10周年,災後心理輔導協會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災民的生活質素指數在滿分10分中平均有9分,顯示他們十分滿意現時的生活環境,惟心理質素指數卻平均只有5分。協會期望內地機關和大眾,對心理輔導有更多認知並了解其成效,讓更多人可藉心理輔導獲得協助,撫平傷痛。

災民十分滿意現生活環境

協會義務總幹事杜永政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協會透過經該會培訓的輔導員網絡,在過去一個星期以電話訪問5,000名在綿竹及映秀的災民,了解他們最近期的生活及心理質素。指數以10分為最滿意,0分為最不滿意。

他表示,今年調查所得結果,與以往5年曾作的同類調查差距不大,其中反映他們居住環境、經濟收入等是否理想的生活質素指數,平均有9分,顯示他們十分滿意現時的生活環境。至於反映他們內心感受的心理質素指數,則維持只有5分,顯示仍有改進空間。

杜永政回顧這10年來災民的生活和心理變化時指出,最初3年,由於有大量民眾傷亡和失蹤、房屋損毀後的安置問題,令災民生活條件較差,一般災民需於半年至1年半後才得以遷往臨時帳篷暫住。

不願提舊事 「有咁遠走咁遠」

至2012年,當災民處理好生活問題,於靜下來時會回想當年發生災難的情況,不少災民的心理陰影仍存在,故之後心理質素指數水平只能維持平穩。

現時23歲、原居於綿竹市的廖婷,從小寄居在親友家中,當日房子倒塌後,曾分別居於帳篷1年和板房4年,後來她努力工作,前往海南島就讀大學,找到一份從事海洋研究的工作,生活環境大為改善,其生活指數有7分,惟心理指數卻只有2分,她不願重提舊事,更已改名換姓,並「有咁遠搬咁遠」。

不過也有不少兩個指數皆理想的例子。現年30歲、居於映秀鎮的王友莉,生活指數有9分,心理指數也有7分。她當年因房子倒塌,需居住帳篷半年和板房兩年,其後在都江堰租房3年後,才遷回映秀鎮。

她剛結婚,現時任職災區導賞員,對現時的生活感到滿意,對未來亦充滿希望,也不擔心再會出現災難,因對由廣東援建樓房的避震能力充滿信心。

現年40多歲、居於綿竹市的吳石秀,生活指數和心理指數更分別高達9分及8分。當年她的房子雖沒有被震破,但因她以為自己身患血癌,早已費盡家財治病,一度帶同遺書往協會表明要輕生。其後她接受協會的心理治療後終獲新生,現時生活理想,且想法積極正面,現時更每天寫文章鼓勵親友。

杜永政表示,港人已漸漸明白,捐款不是唯一幫助災民的途徑,亦開始了解可利用不同渠道幫助災區。

他也期望內地機構和大眾對心理輔導有更多認知,並了解其成效,讓日後有更多人能藉心理輔導受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