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創科新時代】港創科人才眾 增資源追不足

2018-05-15
■本港科研水平近年進步卓越,屢獲國家及國際級頂尖榮譽。圖為香港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工作。 資料圖片■本港科研水平近年進步卓越,屢獲國家及國際級頂尖榮譽。圖為香港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工作。 資料圖片

港產兩院院士達36位 政府近年屢推措施支援科研發展

香港科研水平卓越,人才輩出,屢獲國家及國際級頂尖榮譽。其中在全國最高學術機構的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香港便曾出產36名兩院院士,及10名兩院外籍院士。因應國際學術論文引用統計的客觀數據,香港近年也誕生了兩名「引文桂冠獎」得主,被指有望衝擊諾貝爾獎。在2017年度全球「高度被引用的科學家」名單,香港也有32名學者躋身其中,盡展雄厚的研究實力。不過,香港在資源投放方面被指一直落後於周邊地區,特區政府近年即推出連串新措施,力求追趕過往的不足(見另稿)。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根據統計,香港共曾出產29名中科院院士,全為科學界名頭響噹噹的人物,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兩人均於2017年由外籍院士轉為院士),香港大學的支志明、任詠華;中文大學的黃乃正、劉允怡;醫管局主席梁智仁;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唐本忠等知名科學家,涵蓋物理、計算機科學、有機及無機化學、醫學、神經生物學等領域。

頂尖機構屢見港人蹤跡

最新於去年底當選院士的亦有3人,分別為理工大學滕錦光、中文大學謝作偉及浸會大學榮譽教授湯濤。6名中科院香港外籍院士則包括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科大前校長朱經武、中大前校長高錕及港大前校長徐立之等。

中國工程院的香港院士則有7人,包括港大榮譽教授陳清泉、李焯芬,前講座教授范上達、講座教授袁國勇;中大善衡書院院長辛世文、前校長沈祖堯,及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

至於中國工程院香港外籍院士則包括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等4人。

在兩院以外,香港還有多名學者獲得世界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等跨學科學術機構的院士榮譽,而不同學科領域的頂尖學術組織如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物理學會、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等,亦有大批香港院士的蹤跡。

「高度引用」彰顯影響力

院士銜見證了香港學者的學術地位,全球論文引用的統計數字也說明本地科學家的客觀影響力。去年底發表的科睿唯安(前身為湯森路透智慧財產與科技事業部)2017年全球「高度被引用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單,統計了科研界最權威的「科學網」(Web of Science)過去10年不同學科的論文發表及引用資料,香港便有多達32名學者躋身其中,而港大袁國勇、裴偉士、管軼,科大唐本忠、趙天壽,城大陳關榮,理大張大鵬等人更是連續多年上榜。

同樣以科研論文影響力作指標,被視為「諾貝爾預測名單」、有力問鼎相關獎項的「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近年也兩次出現香港科學家身影,包括2014年獲獎的「OLED之父」科大鄧青雲,以及2016年獲獎的「無創產檢之父」中大盧煜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