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朋友事業有成,卻四十出頭才大學畢業,昨天很開心去了她的畢業禮。像這樣的成年學生,多是為了圓大學心願,朋友則圓了多年來想修心理學的夢想。那是家美國中西部歷史悠久的私營大學,她讀的是香港分部課程,學位跟美國本部無異。
畢業禮在尖沙咀某五星酒店Ballroom舉行,有五十多人畢業。因為人少,架勢度當然不及本地八大,但老美校長和教授皆活力十足,叫人醒神,也有歷史深厚的儀軌,有板有眼,其中畢業生代表致辭最叫人動容。她是位年輕港女,談自己如何由眾人公認失敗的過去,和幾次遭性侵的童年陰霾中走出來,得到教授和同學的支援,慢慢解開心結找到希望。英文講稿顯然有人潤飾過,但經歷應是真的,她也表達得恰到好處。那點真和勇氣,我想絕少本地大學尖子做得到。
時下不少大學生「金叵羅」般,被父母和政府供養茪W名牌大學,還要不稀罕。其實社會上很多資質絕不比他們差的人,各有前因地,為了讀個學士學位,交極昂貴學費,晚上啃個麵包就去上課,所有周末周日和長假期不是密集上課就是讀書做Project,直踩三四年才換個學位回來,而讀的更可能是不見經傳、打不上國際排名的學校。
但這又何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不在「搵銀」。朋友入讀之初,據說飲茶吃飯時常被行家笑,謂其浪費資源在一些跟事業和賺錢無關之學習上,大潑冷水,幸好她定力夠,捱過每一關,去年更自掏腰包飛到美國大學總部,在秋色明媚的校園上了四個月的課,認為是畢生難忘的美好經歷。當然,行家繼續笑她傻,但她已不理他們了。
近讀何東之孫何鴻毅的自傳《My Life and Times》,提到年輕時入讀紐約州Colgate University,是著名的私立博雅大學(Liberal Arts College),還交了很多一生一世的朋友。他勸年輕人讀大學要選小的,學生少,感情好,較易親炙心儀的老師,確有道理。惟現世事事講規模經濟,若小國寡民,新世代知其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