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武英殿謝幕 張伯駒誕辰紀念展(上)
如果沒有他傾家蕩產護國寶,《平復帖》《游春圖》等頂級書畫恐已流落國外;如果沒有他慷慨捐讓斷捨離,普通民眾將無緣與《諸上座帖》《道服贊》《百花圖》等國寶相遇......張伯駒這個名字要麼不知道,知道了就再難忘記。
早前故宮將武英殿作為書畫館的謝幕展覽獻給了這位大家。展品數量達33件套,是張伯駒先生鑒藏書畫的一次大匯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這些國寶最終能為中華民族所共享,張伯駒先生居功至偉。對於他的貢獻,故宮博物院一直感念於心。■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部分圖片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2018年是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故宮博物院與張伯駒潘素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共同舉辦「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表達對張伯駒先生的懷念。展品包括故宮博物院藏品18件,吉林省博物院藏品14套(16件),國家博物館藏品1件。
單霽翔表示,張伯駒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古書畫鑒藏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文化名人之一。他自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眼光如炬,極具魄力,購藏了大量珍貴文物,如現存年代最早、有「法帖之祖」美譽的《平復帖》,傳世最早的山水畫《游春圖》,以及唐代詩人杜牧的存世孤品《張好好詩》,宋代書畫佳作《道服贊》《諸上座帖》《雪江歸棹圖》《百花圖》,元代錢選、仇遠、趙孟頫、王冕,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陳洪綬,清代吳歷、蔣廷錫等藝術史上著名書法家、畫家的作品。同時,他在書法、詩詞、戲曲等藝術領域均有深厚造詣,享有盛名。
畢生珍藏奉公展公心
張伯駒先生收藏,初時出於愛好,後則以保護祖國文物不外流為己任,甚至變賣家產,亦不改其志。他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體現出崇高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操。出於強烈的愛國之心,他與夫人潘素女士一道,傾畢生心血與財產,收藏、珍護了大量國寶書畫。最終將看得比性命還重要的文物收藏無償奉公。
張伯駒先生曾表示,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1949年後,張伯駒幾次將藏品捐獻或讓與國家,這些藏品現主要藏於故宮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等處。1956年,當張伯駒、潘素夫婦把陸機《平復帖》、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宋代范仲淹《道服贊》、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等8件最頂級的書畫捐給故宮之後,政府欲獎勵其20萬元,他婉言相拒,分文未取。最終,文化部給他頒發了一張褒獎令。
22件珍品藏留故宮
據故宮博物院統計,故宮共計收藏有張伯駒先生《叢碧書畫錄》著錄的古代書畫22件,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單霽翔說,「我們至今懷念張伯駒先生,視其為楷模,不僅是對其在書畫鑒藏方面成就的讚譽。他所代表的,是中國文人的博雅通脫,更是一種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的使命感、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崇高的愛國情操。」
張伯駒先生對收藏的化私為公一直持續到1965年,把身邊最後剩下的宋《百花圖》等六十餘件法書、繪畫作品和古書贈予當時工作的吉林省博物館。
今次展覽唯一的遺憾在於,由於部分珍貴文物尚處於休眠期,真跡無法與觀眾見面。為保護文物,陸機《平復帖》卷、展子虔《游春圖》卷、杜牧《張好好詩》卷、范仲淹《道服贊》卷等用複製品替代展出。單霽翔強調,「不過這是早年的複製品,同樣是非常珍貴的。」日前該展覽結束後,故宮中軸東側的文華殿將和武英殿進行功能對調,武英殿將成為陶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