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傳遞價值觀 考出思辨真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2018年內地高考昨日正式開考,全國共計975萬考生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昨日上午,高考第一科語文科作文題目一出爐,不少網民就表示,題目難懂,坦言無從入手。但是,部分考生反映良好,考畢表示「意料之中」。教育部考試中心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凸顯時代主題、貼近考生實際,更有利於人才選拔與教學引導。
據澎湃新聞報道,今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總體上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動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考生:考題貼近時事不難答
教育部考試中心昨日對高考作文題目進行權威綜評時提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而今年的高考作文也充分發揮積極導向功能,達到了「講好改革故事,凸顯時代主題」的效果。比如北京卷作文「綠水青山圖」,要求考生展開想像,用記敘文描繪自己期待的生態文明圖景,貼近中國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時代主題。
多名受訪北京考生表示,考寫作時選擇了「綠水青山圖」。人大附中的劉天宇說,這題很容易運用到知識以及生活體驗,生態環境話題越來越熱,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共識,由此聯想到國家治理環境的政策,就能成文。他還逗趣地說,「我媽看到這個作文題目都快跳起來了,因為之前有討論過這個話題。」
教育部:融匯傳統文化新思想
教育部考試中心還認為,今年的作文試題命制充分調動文化積澱,融會新思想,將「四個自信」貫穿其中。其中,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注重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引導考生對成才成器、國之重器等進行深入思考,啟迪考生爭做大國棟樑,落實高考「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同時,今年高考作文加大了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等進行了全面的測量。如全國Ⅱ卷作文「倖存者偏差」取材於「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試卷運送全程GPS定位
據《新京報》報道,考試院領導將參與試卷運送,從印廠到考區全程公安護衛,全程進行GPS定位和移動視頻監控。
試卷到達考區後清點入庫及分發試卷都將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錄像。保密室24小時值守並實行監控錄像6小時回放制度。
從考務辦公室到考場設立「封閉式」專用通道,開考前監考人員必須通過專用通道攜帶試卷直接進入考場,考試結束後監考人員必須通過專用通道攜帶整理好的考生答卷從考場直達考務辦公室,全程在考試工作人員視野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