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特金會」如期舉行,中國表示歡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強調,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金英哲已結束訪美,朝美雙方近期圍繞兩國領導人會晤密切溝通並取得積極進展,這是在政治解決半島問題的正確道路上邁出的重要步伐,我們為此感到高興。
不過,「特金會」前,韓美輿論界也出現了一股撇開中國的雜音。有聲音認為,韓國總統文在寅或加入其中,特金「雙會」變成「三人談」,甚至有媒體認為,美韓朝三方將發表半島和平宣言。
和平雖好,但只有三方宣言的和平是不健全的,既不符合國際法理也不合乎半島周邊的地緣政治現實。68年歷史的朝鮮戰爭只是「停戰」。無論哪一方,都希望給朝鮮戰爭畫上一個圓滿的和平句號,而不是留下一個可能「生戰」的尾巴。
1953年簽署停戰協定的三方代表是中國的彭德懷元帥、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和「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這意味着,停戰三方的代表是中國、朝鮮和美國。停戰協定實施之後,中國在朝駐軍一直到1958年。此外,在板門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一直到1994年回國。再看停戰協定的全稱--《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中朝雙方是篤定的,美國也許勉強可以代表「聯合國軍」。
因此,無論「文金會」、「特金會」還是「特文金」三方會,在中國不到場的情況下,都不宜簽署攸關半島和平的相關機制性宣言或協定。因為中國是關鍵角色,離開中國的半島和平進程是不健全的。正如當年的朝鮮戰爭,不是半島南北的內戰,而是一場國際性戰爭。從戰爭到停戰再到和平進程,中國作為關鍵一方都沒有缺席。
中國作為關鍵角色,不是中國自封的,而是各方承認的。2003年到2007年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就由中國所主導,而且簽署了2.13協議。如果美朝遵守相關協議,朝鮮核危機早就解決了,也不會升級為核導危機。「六方會談」達成的協議沒有執行,但「六方會談」的精神傳承下來,即通過多邊協商的方式,才是化解朝鮮核導危機的最終解決方案。
三方和平宣言是小概率事件
朝鮮核導危機逐漸升級的過程中,美韓日乃至整個西方世界,也以特別的方法承認中國的關鍵作用。一是每遇朝鮮核導危機升級,除了強化對朝制裁和武力威懾外,都是指責中國沒有盡到責任。這凸顯在解決朝鮮核導危機過程中,離開中國不行。二是在特朗普執政後,美國希望中美配合解決朝鮮核危機的訴求更強。除了希望中國加入對朝制裁,也希望中國發揮對朝鮮決策層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在半島南北通過平昌冬奧融冰之後,「文金會」也好,「特金會」也罷,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也實現了歷史性的訪華,而且是連續訪華。這意味着,在朝鮮的外交棋局上,中國是最可靠的一方。諷刺的是,當「特金會」差點流產時,美韓兩國也出現了針對中國的陰謀論。來自兩國的焦慮,同時折射了中國的重要作用。
「特金會」成為特朗普最看重的雙邊外交。對於「特金會」的外交成果,特朗普不會讓韓國「搶食」。美國選擇新加坡而不是板門店,凸顯特朗普不希望和韓國一同參與。因此,「特金會」變「特文金會」幾乎不可能。即使文在寅來了,特朗普也不會讓文在寅搶風頭。至於簽署三方和平宣言,更是小概率事件。一方面,沒有中國參與,不符合國際法;另一方面,善於「交易藝術」的特朗普也不會輕易送給朝鮮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