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一個爬格子時代的終結

2018-06-19
■太平山人的「右手作品」。 作者提供■太平山人的「右手作品」。 作者提供

黃仲鳴

九十九歲,劉以鬯走了。這幾年來,已很少在街上碰到他。那時我愛逛二樓書店,在銅鑼灣街頭,輒遇他一人在躑躅。道左相逢,自是閒聊,我說:「正想去看書,看有什麼新出品。」他顯然是從書店下來,搖搖頭:「沒什麼好書。」分手時,但見他健步而去。

那時,他應該有七、八十歲吧。最後一次相會,應是在太古城的咖啡店。他不喜星巴克這類名店,只愛麥咖啡。

劉以鬯是個矛盾、內心掙扎得很厲害的作家,正如他筆下的酒徒,為了生計,不得不大寫流行小說,炮製「垃圾」。二零一零年的文學節講座,我宣讀了一篇《左右互搏:劉以鬯的報刊連載小說》。當時心想,翻劉老的「垃圾」,一定不喜歡;他是極討厭通俗文學的,他要的是「雅」;可是在雅俗之間,他寫得最多的是「俗」,他是名副其實的「爬格子動物」,不爬,不搏命寫,就難以維持生計。

所謂「左右互搏」,是指他左手寫雅,右手寫俗;「互搏」是指內心的掙扎。他說:「我寫連載小說,目的只是在換取稿費。既已換過稿費,這些小說就變成垃圾了。是垃圾,沒有理由不擲入垃圾桶。」劉以鬯一九四八年來港,足足寫了三十年連載小說,高峰期每天寫十二個欄,歷年來生產的「垃圾」,累計有六千萬字之多。直到一九八五年創辦《香港文學》,那才逐步退出「垃圾堆」。

這六千萬字,當然大多是「右手作品」;但他死心不息,「右手」揮寫之餘,盡量在報刊連載上擠進他的「左手作品」,《酒徒》就是最佳的例子,「擠」在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起至一九六三年三月三十日止的《星島晚報》副刊。後來成書,不僅為他贏來「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的聲譽,還被評選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

劉以鬯「左右開弓」、「左右互搏」,環顧香港,也只有他一人。而且,他的「右手」作品,並非全是「垃圾」,有不少只加提煉,也會煉出「寶」來。可惜,研究劉以鬯的「右手作品」的專家學人,很少。有專章來探討、分析的,我只看過易明善的《劉以鬯傳》。他說:

「......劉以鬯一直以一種嚴格的要求,來看待他的流行小說。他把他的流行小說稱之為『行貨』、『垃圾』,是為了謀稻粱、掙稿費,因此,他的流行小說在報紙上連載結束以後,很少出版單行本。劉以鬯的流行小說,在當時有很多讀者,很受歡迎。」

不錯,有一組流行小說十分重要,那就是一九六七年二月十日起連載於《新晚報》的〈香港故事〉,至一九六九年九月三十日止,署名太平山人,每日完一個故事,多取材於時令、時事和日常見聞,再透過虛構的人物來映照、建構了香港社會。

當然,從技法來說,他這些反映現實的小小說,的而且確是通俗作品,難與後來的《打錯了》相提並論。

劉以鬯走了,一個爬格子的時代也終結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