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輝
港島有條擺花街,原來從前此地為妓院酒館集中地,尋芳客按照西方禮節,喜歡送花給妓女,賣花小販因而集中在此一帶;1851年6月12日本港一份西報有一則廣告:「蜜糖在郎黛夫人處,有小量小罐上好蜜糖出售。此外還有咬酒、拔蘭地、車厘酒、缽酒、香檳、樽裝啤酒出售。」地點:域多利亞城擺花街。
「蜜糖」即英文honey,郎黛夫人則為妓院的老鴇,她的背後還有大老闆;此則廣告實為暗語,以吸引顧客到妓院去;據朱維德所撰《香港掌故三》所言,當時擺花街的妓院俱很高級,陳設均為維多利亞式,內有豪華大客廳供客人喝酒抽煙,復有精緻的小客房可讓恩客享用「上好蜜糖」。
擺花街的英文名為Lyndhurst Terrace,即「賴德哈斯特台」,此街本為紀念英國外交大臣賴德哈斯特,擺花街僅為俗稱;擺花街附近的德忌笠街尚可留下殘跡;由於尋芳客俱蜂擁至此,妓寨向附近的街道擴展,花檔就在鄰近街道諸如威靈頓街、德己笠街及稱為「賣花街」之雲咸街一帶開設,Lyndhurst Terrace中文名索性稱為「擺花街」了;不少鹹水妹因收入不俗而自置舖址,當中有不少撈到盤滿缽滿而金盆洗手。
至於為華人服務的娼妓,大多集中於太平山娼院區,此區位於上環太平山街、普慶坊、荷李活道、東街及西街一帶;娼院有鳳仙樓、會仙樓、醉樂樓、同意堂等;連帶若干間配套的酒樓食肆,供當時的華人尋芳客往「瓊筵生花,羽觴醉月」,所以風月無邊;然而,1874年(甲戌)的一場颶風,此一帶的娼院酒肆大都倒塌,死傷者無數;風災過後,煙花之地重建以繼續經營,卻在1894年5月間發生大瘟疫,不少妓女離港暫避,而妓寨亦大都拆平,娼妓中心遂遷移至水坑口一帶。
水坑口妓寨區包括水坑口街、荷李活道、皇后大道中、大道西的地段;由於此一帶接近華人的富庶營商地區南北行,秦樓楚館及茶樓酒館林立,當中著名酒樓有杏花樓、宴瓊林、瀟湘館、觀海樓等20多間,宵禁條例於1897年解除,從而形成夜夜笙歌,城開不夜的繁華景象。
此一帶亦為疫症的感染區,港府遂整頓及清拆此區密度過高而不合衛生之樓宇。與此同時,遂發展剛填海及平整工程的荒涼地帶石塘咀,因此就在上世紀初期,飭令水坑口區的妓寨及酒樓遷往石塘咀,限定於1906年遷完,塘西風月逸事從此時起遍地開花。
塘西實際上指皇后大道西與德輔道西尾端,由石塘南里至海旁一段山道,當中包括和合街、日富里及堅尼地城海旁;在此一帶,各式妓寨、酒樓、俱樂部、八音館(樂社)林立,全盛時期約為上世紀20年代,有大小妓寨50餘間,妓女2,000餘人,男女工役亦有2,000餘人,而酒樓約20間,職工達千餘人。
其時妓寨包括詠樂、宜香、天一、詠花、倚翠等;及至全盛時期,妓寨遂有「四大天王」之稱,此為位於山道的歡得、賽花、詠樂及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