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港生對歷史興趣偏低,就連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在上世紀70年代在港讀中學時,也覺得中史科「好悶」。幾十年過去,他發覺歷史科的教學方法並沒有多少改變,直到近年讀到故事性很強的史書,才驚覺歷史原來是一個豐富且有趣的寶藏,很值得深入研究。掌管教大不久,他開始籌劃針對高小生的教材「看動畫.學歷史」,希望燃起孩子對中史的興趣,相關資料今日正式發佈,供公眾免費下載(http://achist.mers.hk/chihistoryanime/)。
香港寧波同鄉會投資7位數的教大「看動畫.學歷史」計劃,耗時兩年終完成10集中國歷史人物動畫、兩版配套教案和學生紙,教材以粵語、普通話、英語編撰錄製,每集約6分鐘,由教大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團隊負責,成員包括文學及文化學系講座教授陳國球、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施仲謀、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馮志弘、許國惠,商業電台首席智囊陳志雲參與配音。
部分選材與港關係密切
馮志弘表示,選取教材時,他們主要考慮時代跨度要夠大、人物階層豐富、其中兩三個人物要和香港關係密切等準則,從小學常識科涉及的人物中選擇介紹孔子、屈原、張騫、張衡、杜甫、文天祥、李時珍、康熙、孫中山和蔡元培,分別以教育、忠君愛國、文化交流、科學、詩聖、愛國精神、醫學、 開明君主、革命、美育為主題,希望教材能成為常識課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化部分的教學資料。
為讓學生覺得教材有趣,團隊不僅數次諮詢前線老師的意見,更通過問卷和試看的方式,邀請逾300名高小生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動漫風格。
認真考究 力防「穿崩」
許國惠表示,「為讓動畫更生動,我寫劇本會考慮人物的動作,而不只是會注意對白、旁白。」教材亦會建立在文化背景符合事實的基礎上,再構思情節,讓人物故事更具觀賞性,亦嘗試培養孩子對歷史人物的感情。
就動畫的場景,團隊要求100%符合史實,馮志弘表示,「專業人士第一次畫的樣稿,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和哥哥說話的場景有風扇,但那個時期還沒有出現這種電器,所以會刪除掉;漢代沒有凳子;春秋戰國不寫楷書,國家旗幟就不會寫楷書等等。」
張仁良坦言,約6分鐘的視頻不是為了教很多東西,而是要學生對這一科建立興趣,希望他們在中學時願意讀中史,大學選它做主修科。
教大計劃於校內課程、在職教師及校長培訓等進一步推廣此教材。今年9月、10月教大將會推出針對初小生的「看動漫學中國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