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長江行動」蘭州啟動 吳明明勉港生善用筆觸生動報道
八十多年前,大公報著名記者范長江隻身行走中國西北,筆錄紅軍長征風貌,成書《中國的西北角》,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6月26日,「范長江行動-2018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在蘭州啟動,近20名香港學子將秉承范長江精神,參訪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等地,實地探訪這條「絲路腰帶」,了解當地的發展成就。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明明在活動上致辭時表示,希望港生用自己的視角和筆觸,把真實、生動、美麗的甘肅呈獻給世界。■香港文匯報記者楊韶紅、張寶峰 蘭州報道
1935年7月,年僅26歲的《大公報》記者范長江奔赴中國西北,採訪報道當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情況,前後歷時10個月,行程六千餘里,其《中國的西北角》一書最終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的一座高峰。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地處「黃金腰帶」位置的甘肅,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為傳承業界先輩的光輝足跡,深入認知祖國國情,特別是「一帶一路」的發展成就,「范長江行動-2018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匯聚了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嶺南大學等香港高校近20名傳媒學子,他們在未來十餘天的行程中,將與數名甘肅本地傳媒學子一起,深入當地參訪。
了解經濟產業 感受沙漠風情
本次甘肅行,一行人將先後到訪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等地,有機會參觀甘肅省公航旅集團公司、蘭州國際港務區等,了解甘肅省域經濟;走訪當地外貿生產企業、沙漠農業特色項目,探究當地企業發展的獨特經驗;探訪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嘉峪關、莫高窟等,掌握當地自然及人文遺產保護發展情況,並感受悠悠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明明在致辭時表示,受甘肅省委書記林鐸委託,代表甘肅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向港生們表示熱烈歡迎。吳明明提到,4年來,港生沿着范長江的足跡,用香港青年的視角,感受甘肅的今昔變化,為世界了解甘肅、甘肅走向世界,發揮了重要作用。
她希望港生們在今年的范長江行動中,「真切感受祖國的日新月異和隴原大地的巨大變化,同時希望大家用自己的視角和筆觸,把真實、生動、美麗的甘肅呈獻給世界。」吳明明還向香港傳媒學子參訪團授旗,給予鼓勵。
江正銀寄語發掘新機遇
參訪團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甘肅是范長江西北之行走過路段最長、區域最廣、寫過文章最多的地方。歷史上,甘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如今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甘肅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他希望同學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想、一邊寫,既對甘肅的人文風物、發展成就進行深入了解和妙筆書寫,還能發掘更多和香港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中大學生朱映霖代表港生發言時提到,作為香港的年輕人,能有機會深入認識內地經濟文化發展,十分難得。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擁有許多古代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和瑰麗地貌,「我們會以范長江的精神,以我們的眼、我們的心、我們的筆,去傾聽,去感受,去記錄。」
出席啟動儀式的還有甘肅省教育廳學生工作處處長張弢、甘肅省政府外事辦公室港澳處處長王小平、蘭州文理學院黨委書記閆曉輝、蘭州文理學院院長劉仁義、蘭州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普登學、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甘肅記者站站長楊韶紅等,啟動儀式由甘肅省政府新聞辦主任黃薈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