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認為,西方的新一波「中國威脅論」來勢兇猛,涵蓋了經貿、安全與人文等諸多領域,「中美新冷戰」即將來臨。知名學者黃靖教授則認為,「第二次冷戰」不會在中美爆發,因為類似「美蘇冷戰」的四個條件,在今天的中美之間並不存在。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曾透露,美國人尤其是美國政客,還沒有從心理上準備好面對「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未來。美國會想方設法遏制中國崛起,美中衝突將是「常態」,和平則是「非常態」。
即便全世界都聲討美國的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但篤信「美國優先」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決意實行對華貿易戰的戰略。言而無信、出爾反爾的美國,不僅將對中國對美出口特定產品加徵巨額關稅,同時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並限制中國對美投資,甚至有傳言說,未來可能禁止中國對美投資。
美國或許想「以恐嚇促妥協」,進而換取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讓美國獲得更大利益。從長遠來看,美中貿易戰,最終是科技戰。面對中國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美國的焦慮症日益加劇,擔心失去核心競爭力,導致全球霸主地位不保,被中國全面超越。因此,美國必然無所不用其極,打擊中國高科技產業、貿易和投資限制,只是部分手段而已。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求「以和為貴」,但在沒有硝煙的貿易戰中,中國有必要做好對美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和戰略謀劃。
首先,中興「芯片危機」暴露出中國高科技產品的短板,中國必須加快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中興「芯片危機」在中國掀起中企海外運營「合規」問題的論戰,這未必是壞事。從企業層面來看,中國企業應吸取中興的教訓,強化合規和保密意識。
其次,中國可以考慮籌建「中國商務特戰隊」(防禦型),以專門應對日益增多的國際貿易、投資及其他商務糾紛。「商務特戰隊」要整合政商研學各方優勢力量,集思廣益,共同應對糾紛。同時,可參考國外常見的「旋轉門」制度,讓優秀商界人才能夠在民企、國企、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之間有序流動,把商界智慧引入政府。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曾斷言:「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對此要有清醒認識。」他還點破對美策略的秘訣,即「鬥而不破」,此四字箴言至今不失為良方,中國的決策者們應溫故知新,深入領會,巧妙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