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勝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
今年「七一」是香港回歸祖國21周年的大日子,也是習主席視察香港一周年。一年來,習主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指路引航,親自謀劃部署推動作為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建重要的平台。中聯辦為許多社團宣講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帶動愛國愛港社團支持林鄭特首和特區政府落實中央決策,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習主席去年視察香港期間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的寶貴經驗,明確指出香港社會應「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帶動香港社會重新聚焦發展,重返謀發展、惠民生的正軌。
習主席從戰略高度推進兩地融合
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四條基本方略中,並且明確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反映習主席是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推進香港與內地的融合,達至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保持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
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一國兩制」方略的重要內容。習主席心繫港人,不僅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發展,更為香港創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條件: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大灣區建設,香港正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支點。習主席在回覆在港兩院院士來信時又作出重要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大大振奮了香港的創新科技業界,讓香港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大展拳腳。
為便利港澳居民北上發展,國家有關部委積極行動,給予港人在內地醫療、教育、就業等享有與內地人同等的待遇,包括增加港澳學生獎學金、容許在內地工作的港澳台居民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等,減少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北上工作生活的顧慮。在兩地政府緊密協作下,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等多項跨境道路、鐵路基建設施即將投入使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指日可待,各種便利港人港企在內地發展的措施,還將陸續有來,讓港人逐步享受「國民待遇」,為深化兩地交流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林鄭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必須指出的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能單打獨鬥,唯有背靠國家,善用內地龐大的經濟腹地和市場,才可以為香港經濟注入活水,讓香港有能力改善經濟民生。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例,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不但可以從國家發展中獲得巨大經濟動力,而且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亦能從中獲得學習、就業、創業、生活、養老以至置業營商等多方面便利,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不但着力解決經濟民生方面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困難,而且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近月接連出訪深圳、惠州、珠海等多個大灣區城市考察,加強香港與各城市的合作,積極配合大灣區規劃。在「一帶一路」倡議上,特區政府積極有為,推動香港配合國家發展大局。這些都顯示林鄭特首和特區政府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勇於擔當,切實為香港謀發展,為港人謀福祉。
愛國愛港社團支持落實中央決策
面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形勢,香港社會全面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對港政策,顯得愈來愈重要。中聯辦以前所未有的輻射廣度、影響深度和傳播熱度,用香港市民「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向許多社團宣講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記得去年11月,王志民主任在會見我們廣東社團總會負責人時,不僅介紹中共十九大有關情況,解讀十九大精神及報告涉港重要論述,而且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愛國愛港光榮傳統,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機遇就在眼前,關鍵在於掌握。如何化機遇為發展動力,在於香港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愛國愛港社團要坐言起行,支持林鄭特首和特區政府落實中央對港的支持和要求,創造有利兩地合作的環境,在社會上形成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氛圍,讓廣大港人搭上國家發展的時代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