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生命努力工作的主因,不外乎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可見中國人何其重視飲食。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享譽世界,烹飪方法蜚聲國際。
烹調佳餚美食,調味料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開門的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油、鹽、醬、醋皆為常見的調理用品。
儘管《孟子.梁惠王上》說:「君子遠庖廚」,然而讀書人喜歡美食,進而鑽研烹飪者大有人在。清代性靈派詩人袁枚便是其中佼佼者,他既是文學家,也是美食家。
袁枚有關飲食的著作《隨園食單》,是一部系統論述烹飪技巧和南北菜單的重要文獻,在清代享有盛名,書中記載美味佳餚的烹調方法。
《隨園食單》中,《須知單》裡《調劑須知》一節,詳細說明調劑味道的方法,當中提出酒、水、鹽、醬、油、醋以及冰糖等調味料的使用方法。
袁枚說:「調劑之法,相物而施。......有鹽、醬並用者;有專用清醬而不用鹽者;有用鹽而不用醬者;......有氣太腥,要用醋先噴者;......」,噴上醋去除食物腥味,是處理食材的方法。調味的方法須取決於食材,正是袁枚對於美食的經驗之談。
天然防腐劑 對人體無害
上述引文中提及的鹽和醋,除了可作為調理味道之用外,還是上好的食物防腐劑。防腐劑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使微生物不致破壞食物組織,而保持食物新鮮。
防腐劑大致可分為天然防腐劑和化學防腐劑兩種。自古以來,食鹽、食醋、食糖就是常用的防腐物質,對人體無害,屬於天然防腐劑。
醋作為防腐劑據傳可追溯到巴比倫、古希臘與羅馬時期。
燒味是粵菜燒烤食品,如燒鵝、叉燒等,廣受歡迎的燒肉亦屬燒味一類,以皮脆肉嫩為上品。製作過程中,豬皮部分鋪上一層厚鹽,以幫助抽乾豬皮的水分,做出來的燒肉皮才會香脆。
鹽加入液體食物內,會令其濃度提高,或由於滲透作用使食品脫水,皆會形成細菌不易生長的環境,達到防腐效果。故此,鹽不只能令燒肉皮香脆,更是維持肉品鮮美的天然防腐劑。■袁國華 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