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古文解惑】天地一指 萬物一馬

2018-06-29

《莊子.齊物論》中,「莫若以明」一語共兩見,上回已導讀過其中一則,本篇謹再補述另外一則如下: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ヾ。自彼則不見,自知ゝ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ゞ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々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ぁ,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あ,謂之道樞。樞ぃ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い。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莊子認為,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是相對而生的,所謂「彼」與「此」、「是」與「非」,從大道觀之,其實都不過是一體兩面。既然萬物彼此間互有異同,那不論偏於任何一端,肯定都會各有是非。

因此,若只注視彼此相異之處,以此方之同來非議彼方之異,爭執便會無窮無盡;相反,若能直觀彼此共通之處,像處身圓環中心那樣,兼容各端,則能消除分歧,和異同、齊萬物,應合天地無窮變化。

故《莊子.德充符》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佛家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意亦同,可以互參。

註釋

ヾ 物無非是:是,此,與「彼」相對。

ゝ 自知:當為「自是」之耤C

ゞ 方:《說文》:「方,併船也。」兩船並排,泛指並列、並行。

々 因:依靠,憑借。

ぁ 由:遵行,跟從。

あ 偶:對偶,喻指對立關係。

ぃ 樞:門軸,樞紐,關鍵。《說文》:「樞,戶樞也。」

い 以指喻指、以馬喻馬:「指」與「馬」是當時辯者的一個重要論題,尤以名家公孫龍子「指物論」與「白馬非馬」說最為著名。此引以為喻,說明凡事皆有正反兩面,與其據「此」方來衡量「彼」方,倒不如直接以「彼」論「彼」,不應斤斤計較於彼此的是非爭論,更不可執茤韝@己偏見來批判他人。

譯文

萬物都一定有其正面,亦一定有其反面。從彼方去觀察,就不能了解此方;從此方觀察自己,則能有所認識。所以說:彼方產生於此方,而此方也因其彼方而存在。「彼」和「此」,是相對而生的概念。

雖然如此,(但就客觀事物而言,)一事的產生,意味茈t一事的消亡,而一事的消亡,也代表茈t一事的產生;肯定一件事暗示了對另一事的否定,而否定一件事也意味蚢鴷t一事的肯定;正確乃因錯誤而出現,錯誤亦因正確而相對存在。所以聖人不從一偏之見,而直接觀照萬物的天然本質,就是這種緣故了。

(既然凡事一體兩面,)「彼」即是「此」,「此」即是「彼」;彼方有其是與非,此方同樣亦有其是與非。那果真有彼此之分嗎?還是根本無分彼此呢?「彼」與「此」都不再對立相待,那就是「道」的關鍵。

掌握了「道」的關鍵,就好像處於圓環的中心,可以順應萬物的無窮變化。「是」的變化是沒有窮盡的,而「非」的變化也同樣無窮無盡。所以,還不如復歸自然,用明靜本心去觀照萬物吧。

以拇指來解釋拇指並非手指,不如用非拇指來說明拇指不等同手指;以白馬來解釋白馬並非是馬,不如用非白馬來說明白馬不等同於馬。(凡事都必然是如此相對而生的,)天地之道,與前述「指」的道理相同;萬物之理,也與前述「馬」的道理一樣。■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