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古今談】法國贏了?還是非洲贏了?

2018-07-27

范 舉

在職業足球的比賽中,巴西、阿根廷、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格蘭,都是數一數二的勁旅。但是這些足球隊,在世界盃的表現,都顯得落後了。最後是法國足球隊勝出。

大家都說,法國隊所採取的「以守為主,快速反擊」的戰術,最為成功,今後將會成為足球的主流。並不是所有球隊,都能夠落實這種戰術。巴西和阿根廷、德國都不可以。原因是他們的足球員年紀太大了,奔跑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可能實現「以守為主,快速反擊」的戰術的要求。

決賽當日,克羅地亞採取了「全力快攻」的戰術,露出了後方的破綻,被法國隊打進了四個球,打破了將近60年的決賽入球的紀錄。許多足球評論專家認為,法國的教練應該是大功臣,他夠膽捨棄了上了年紀的的名將,全力採用年輕的球員,然後採取了「快速反擊」的戰術,克羅地亞隊的控球率達到61%,射門數幾乎是對手的兩倍,但在射正次數上,法國隊卻以6︰3領先。這也折射出本屆世界盃的技戰術風向標--曾被西班牙隊踢到極致的傳控足球風光不再,務實和控制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法國隊不在乎能否踢出「漂亮足球」,卻贏得足夠高效的結果。法國隊的中場球員,每一場足球賽都奔跑12公里以上,法國的前鋒更是突擊加速的英雄,一百米速度達11秒以內,兩三步伐就可跨越對方的後衛,找到機會射門。從後場到了對方的禁區頂,一般都是四次傳送,就可以打門,一劍封喉。進行反擊的走位,快速拉開對手的防線,射中龍門精彩奪目,使人激賞。在法國主教練迪甘斯的調教下,法國隊凝聚力大增,掌握了「快速反擊」的戰術,勁往一處使,注入每一位球員心中。在世界盃賽場上,年輕的法國隊經受住了對手進攻的考驗,淬煉出閃電出擊的冠軍的氣質,迎來了百花齊放的青春風暴。

本屆世界盃見證了一代老將的退場,過去10年,美斯與C朗共同站在足壇巔峰,今屆無法進入八強,惟有予位予年輕的射手。有人說,法國隊的勝利,表現在非洲黑人足球員的光芒四射,這是黑人足球員的勝利。這支球隊有祖籍喀麥隆的麥巴比和烏姆迪迪,祖籍民主剛果的尼桑斯、曼丹達和金彭貝,祖籍幾內亞的普巴等等。

的確,非洲力量無疑是法國隊成功的關鍵,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批的法國移民球員,已經是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移民,不管從歸屬感還是國家榮譽感都甚於以往。在今年的世界盃上,有82名球員為非出生國踢球,如果放在地圖上看,法國最為顯眼,這些法國足球員代表不同的「國家」出賽,法國是足球的少林寺。

法國足球,就是一部移民的歷史。麥巴比祖籍喀麥隆;在1958年瑞典世界盃,憑藉着祖籍摩洛哥的天才射手方亭的出色發揮,法國隊獲得了世界盃第三名,使用移民球員的想法也被浪漫的法國足球隊開始認真考慮。比如,率隊獲得1984年歐國盃的柏天尼,也是意大利人的後代。

2010年的南非,法國國家隊又以艾夫拿、列貝利、安歷卡為首,展開罷訓風波。抗議行動讓整個國家蒙羞,也讓種族問題再次被外界懷疑。本屆世界盃,血統純正的法國人只有三人,但一個人能跑出兩個人效果的簡迪,攻守兼備及全面的幾內亞黑人普巴,猶如跑車般狂奔,讓阿根廷人一路在後面吃塵的麥巴比......都是移民的後代,他們使法國成為了天賦驕人的球隊。我們要知道,法國和非洲有着密切的關係,現在世界上有三億人是講法語的,其中有一半人生活在非洲。這些非洲人通過移民,加入了法國大家庭。黑人球員既有北非細膩的技術,也有黑人驚人的爆發力和體力,加上傳統歐式的力量和團隊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法國隊。

法國足球的黃埔軍校克萊楓丹有大量的黑人球員,從12歲就在這裡訓練和比賽,他們大部分的足球技巧也是在法國學得,代表法國隊出戰也是理所當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