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楨 博士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自年初至今,特朗普發動的環球貿易戰,從談到打戰端已啟近半年。一方面,各方還未能確定這位白宮狂人對選舉宣言「講到做到」,終將把世界帶向何方;另一方面,在過去一段時日,各方對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判斷準確與否,也有了階段性結論。
這次貿易戰之所以史無前例,在於其「無差別」打擊的性質,貿易戰涉及外交上、軍事上的盟友,以及地緣政治上的競合對手,眼前實在弄不清特朗普選擇打擊對手的標準與次序。無論其主觀意願是否想圍堵意識形態與西方不一致的中國與俄國,客觀上,華府的舉措反而促使了相關國家互通有無、加強合作。
這一點,並非空口講白話。且看「上合組織」、「東盟10加3」之內,在過去半年之間貿易規模的上升,便可見微知著。而當中,俄對華出口增長之速,更屬結構性改變。未來,在特朗普急風驟雨的連環拳之下,有多少中、小型經濟體被擊倒,眼前尚難論定,然而,像中、俄、歐一類有相當經濟規模和戰略重心的主要經濟體,卻注定會因為特朗普的亂拳,而銳意降低未來對美國市場的倚重。
若如此,特朗普殺雞未必為了給猴看,也會大幅削弱美國在環球發展與治理體系的地位。例子之一,是土耳其兵變未遂後,強人埃爾多安繼續向實權總統邁進。而美國軍隊、情報部門能否與土國兵變脫關係,眼前尚難說清道明,華府卻因為一名傳教者被捕,先行倍增土耳其鋼、鋁關稅,再禁止F-35隱身戰機啟運。作為北約南大門守將的土耳其,似乎在投入西方懷抱一世紀以來,從未受如此奇恥大辱。
以突厥為主體民族的土耳其人,長久不為歐洲人待見,但眼見土國如此受辱,如今北約歐洲成員國也是寒天飲雪水冷暖自知。特朗普既要歐元區降低農產品進口門檻,又要歐洲諸國增加軍費至GDP的4%,現實上,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之德國,軍費也不過佔其GDP的1%稍多。
讓歐洲人更加進退兩難者,是特朗普繼續推進北約東擴,欲要招納格魯吉亞入北約,已為俄國總理梅德韋傑夫警告。與此同時,還要復建奧巴馬時代解散的美國海軍第二艦隊,以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圍堵俄國核潛艇。顯然,歐盟巨頭默克爾、馬克龍兩人,正被民意基礎下滑而困擾,英國脫歐,以及南歐、中歐的疑歐派,無疑也削弱了歐盟理事會、議會的權威與執行力。特朗普在此時進一步從關稅、軍事兩方面,對俄羅斯、土耳其發動鉗形攻勢,實在有違歐洲人亟需穩定外圍環境的期望。
歐盟主席容克出訪華府,歐、美貿易戰未至升溫,着實讓大西洋兩岸的股市榮景了好一陣。然而,如上所述,關鍵的戰略矛盾未變,特朗普在西邊的戰線尚且未穩,甚至有蔓延到南線,即中東、南亞的風險。以此為背景,特朗普真有本錢在美、中抗衡中輕易勝出嗎?答案似乎躍然紙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