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林 香港華人革新協會副會長
日前,「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建議在大嶼山與港島中間的海域興建佔地2,200公頃的人工島,面積約相當於半個九龍半島,可興建25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居住。計劃分兩期進行,最快11年後可「上樓」入住。東大嶼填海建屋,令人不期然遐想居住環境有個無敵大海景,且長遠有效地解決港人住屋問題,造福後人。故不少市民聽到這個計劃,都熱切表示歡迎和支持,希望盡快落實。
在東大嶼填海建屋,費用比徵收農地便宜,每方呎約1,300元,興建基建成本約650元。從沙田、大埔、將軍澳及葵涌等以填海造地建屋的新市鎮為例,就知道香港原有的陸地其實很少,靠填海才擴大了香港陸地版圖,填海是目前快速有效解決土地來源的好辦法。
東大嶼填海計劃近日卻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尤其是反對派,以其慣用的成立乜乜海洋環境關注組之類來反對填海。早年政府在西貢、大埔及離島一些俗稱的淺海岸邊沙灘填海造地,就不斷遭到那些所謂關注組的阻撓,聲稱破壞海邊魚仔蝦毛貝類的棲息和生存云云。他們認為,魚蝦蟹貝的生存問題比港人居住問題更重要。
「團結香港基金」事前作出的宣傳和鋪排做得非常專業和周詳,值得點讚。雖然如此,有關方面和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反對派及其組成的乜乜關注組不會甘心讓「團結香港基金」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順利實現,為港人造福、為後人造福的。